1960年,一群中国工程师蹲在越南边境的山沟里,对着一堆废铁两眼放光。谁也没想到,这些被美军遗弃的F4战机碎片,即将中国航空史。 那年头咱们的歼-6刚上天就犯"多动症",空中乱抖像踩了电门。就在这节骨眼上,边境突然冒出四万多块美军战机残骸,有些零件还冒着热气。 这事儿得从“捡破烂”说起。那堆冒着热气的F4残骸,在咱们工程师眼里比黄金还金贵——发动机叶片上蹭点美军黑科技,液压管里抠出点电路图,连螺丝钉的螺纹角度都得拿放大镜量三遍。隔壁苏联老大哥的技术援助早撤了,天上飞的歼-6抖得像筛糠,再不搞点真家伙,飞行员都不敢上天遛弯。 可别把这事儿想得太浪漫。四万块碎片拼不出整架F4,就像捡了乐高说明书却少了关键零件。老美做梦也想不到,他们扔在越南的“垃圾”正被中国工程师用土法子破解:拿脸盆接住漏出来的液压油化验成分,把烧焦的电路板泡进药水里显影,最绝的是用萝卜刻出涡轮叶片模具,浇铸时愣是搞出了耐高温合金的雏形。 歼-6后来不抖了是真的,但要说全靠美军残骸也不地道。那会儿咱们其实摸到了门道——F4的发动机喷口角度比苏联货大了15度,就这点发现,让国产战机的进气效率蹭蹭往上蹿。可惜啊,光会抄作业没用,材料工艺跟不上,仿出来的零件用三百小时就开裂,人家原装货能扛两千小时。 更扎心的是,咱们当宝贝研究的F4,在越南战场上早被米格-21揍得找不着北。等中国工程师吭哧吭哧消化完这些“过期货”,美国人连F15都开始试飞了。逆向工程救得了急,救不了命,后来歼-7歼-8照样卡脖子,根子上还是自家航空工业的底子太薄。 现在回头看看,那批蹲在山沟里啃冷馒头的工程师是真汉子,可当年那种“拆盲盒”式的研发,终究是赌运气大于拼实力。要不是后来咬牙搞自主创新,今天C919的翅膀怕是还得用萝卜刻模子。
现在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越南啥都抄咱们的,像中式行政夹克,踢中式正步等都学邻国。但是
【67评论】【7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