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已婚10年的梁启超,爱上了20岁女秘书。他写信求妻子成全,妻子欣喜答应,并提笔写了一句新人祝福,却不料,梁启超看完祝福语,顿觉后背发凉,他转身就和女秘书提出了分手。
梁启超的原配可以说是个“无可挑剔”的人,让众人艳羡,许多人都说“娶妻当如李蕙仙”。
那么她究竟如何能让梁启超敬爱一世,让众人赞赏不绝呢?
李蕙仙与梁启超的初见是广东,但是梁启超怀揣着梦想去参加考试,他的文章可谓是惊艳众人,其中最为拍手叫绝的还当是大学士李端棻。
他拿着梁启超的文章,评价道:“果真是百年难遇之奇才,此子今后大有大为!”因此他想到了:肥水不流外人田,将自己的堂妹与他结一段良缘。
那天,李端棻请梁启超来到家里做客,并对他说,:“你看我这院中的花结的如何呀?”梁启超虽然不懂他的用意,但是夸赞这些花“花蒂成熟,甚是诱人。”
于是李端棻接着说:“我家最美的花还在深处,你且随我前来。”没想到这李端棻说的正是自己的堂妹李蕙仙。
这李蕙仙可以说是一切才女该有的品德她都具备,一切闺秀当会的才艺她也都精通,血气方刚的梁启超哪有不满意的道理呢?
而李蕙仙也绝不是那种以身世论人才的人,完婚之后她堂兄说:“成婚之后你不能在依靠娘家,需得随夫家一同生活”。
李蕙仙也是温婉一笑应道:“孝敬公婆这自然是我应该做的,兄长放心,此后我便不再是李家大小姐,而是梁夫人。”
李端棻这才放心的笑了笑,随即为他们准备回家的盘缠的马车,对这段姻缘,康有为也是极为赞成,并为自己的学生梁启超写诗送别。
老家的日子并不好过,李蕙仙很快便学会了洗衣做饭挑水砍柴等等一些活计,从未有过不耐烦,她的适应能力很强,对谁都是和风细雨般的相处,众人都很喜欢她。
当时,风雨飘摇当中的政治形式使梁启超的日子也不好过,李蕙仙靠着自己的力量为他打点好家中的一切,并且一直鼓励他安慰他,带给了梁启超许多勇气和自信。
所谓患难见真情,梁启超最难最苦的时候,李蕙仙都不曾后悔过,他知道丈夫在做“大事”,自己不但要支持他,更要和他携手同行共渡风雨,与他共同经营《时务报》。
这样坚贞的感情在危难面前都没有动摇半分,谁能想到梁启超檀香山之行的一次偶遇,竟会成为他们感情中的一个最大的变数。
梁启超在国内主持变法是一把好手,但到了国外要传播思想首先得让别人能听得懂吧,语言障碍无疑是他最大的难关。
但是这时候何蕙珍出现了,她是梁启超的读者。
当得知梁启超来到美国之后,她便迫不及待的想要见一见自己的这位“偶像”。
这一见,何蕙珍的心中更加欢喜雀跃,她坚定了想法:留在梁启超身边。
于是在梁启超碰壁之时说可以帮助他完成演讲,梁启超自然愿意,而一次让梁启超对她很欣赏,两人也顺理成章的继续搭档。 何蕙珍也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女子,她认为国家就应该多一点像梁启超这样的有为青年,因此她也乐于翻译国内的进步思想和言论给外国人看,其中她最欣赏梁启超。
两人在接下来的相处中越来越觉得三观相投,慢慢的梁启超也被眼前的女子吸引,竟然还产生了一种想要娶她的冲动。
因此他写信回家告知妻子,而妻子却很平和的接受了这件事,并且说明“愿助夫君与佳人喜结连理”。
看到这样的话,梁启超霎时间脸颊通红,当机立断与何蕙珍了断回家。
之后他与妻子可谓是伉俪情深,即使在妻子去世之后也拒绝何蕙珍进门的请求,只对妻子“深情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