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3年,张之洞和妻子石氏吵架,一脚把妻子踹死。当知府的岳父要他偿命。可张之洞

品古观今呀 2025-04-19 09:18:24

1863年,张之洞和妻子石氏吵架,一脚把妻子踹死。当知府的岳父要他偿命。可张之洞的一句话,竟让岳父原谅了他。

张之洞是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与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被后人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他推动了工业发展,同时在教育上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出生于直隶南皮,父亲也是为官之人,对他的学业十分重视,不惜花重金为他请名师授课。

张之洞也争气,没有辜负其父的厚望,15岁就中了举人。在其18岁之时,他的父亲认为他该娶妻了,在其父的安排下,他娶了贵州知府的女儿石氏。

虽然是包办婚姻,但石氏并不是普通人家大字不识一个的女子,她知书达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难得的是,还善解人意,花容月貌,对公婆也是非常孝顺。和张之洞十分相配。两人整天形影不离,十分恩爱。

石氏很快就为张家生下一个女儿,此时的张之洞,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但有一个人看不惯他。

就是张父。

他见张之洞很享受现在的小日子,已经没有一点斗志,于是就赶他出门上京赶考。

可时间一久,张父又担心张之洞一人在外,无人照顾,就让他将老婆孩子接过去。

这时候的张之洞,已经一心扑在了读书上,他不想为其他的事情分心,就拒绝了父亲。

可张父多次劝说,张之洞无可奈何,只得将妻儿接过来。

接下来的日子,张之洞并没有过的更舒心,反倒是更糟心。

孩子哭闹,一家人的伙食,还要料理家务事,这些让夫妻两人经常拌嘴。

磕磕绊绊的生活中,石氏又为张家添了一个儿子,这下负担更重了,张之洞不得不为生计奔波忙碌,这让他更加迫切希望通过科考来改变现在的生活。

于是,张之洞争分夺秒读书。

皇天不负有心人,在殿试的时,张之洞凭一篇两万多字的文章,被慈禧看中,中了一甲第三名。

一个月后,朝廷派他去河南督学。

张之洞决定把妻儿送回老家。自己只身赴任,想把全部精力放在工作上,好好做出一番政绩来,不想再为家庭琐事耽误。

可妻子却认为他当了官就不要她们母子了,她说:你现在荣耀了,就嫌弃我们了是不是,自己一个人去享福。

张之洞苦笑着回答道:我带着你们去,一路奔波,而且我刚上任,人生地不熟的,你们跟着我会受苦的。

不管张之洞怎么说,石氏却坚持己见,一定要同行。

这下把张之洞惹火了,自从他高中之后,身边的人哪个不是对他千依百顺,阿谀奉承,这婆娘却胆敢忤逆他。

张之洞一怒之下,抬起脚,在妻子的肚子上踹了一脚,妻子被踹到桌子底下。过了一会,石氏还是趴在桌子下面,动也不动。

张之洞大声呵斥道:赶紧起来,装什么装。再装我也不会去扶你起来。

他的妻子还是一动不动。

张之洞觉察到了不对劲,赶紧跑过去将石氏扶起来,一看口鼻出血,已经不省人事。张之洞马上请来医生,可为时已晚,石氏撒手人寰。

这可怎么办?

张之洞在房间里踱来踱去。一方面,他悔恨不已,另一方面,才刚入仕途,如果此时石家要让他吃官司,不仅有牢狱之灾,前途肯定是毁了的。

那么,这件事情的关键点是石家的态度。

他决定先告诉父亲。在信中他告诉父亲自己不是故意为之,纯属意外。请求父亲先去石家求情,自己随后就到。

张父急急忙忙赶到石家,告之这一事情,石家父母悲痛欲绝,并不打算原谅张之洞。并扬言,要张之洞一命偿一命。

事态严重,张之洞想了想,就准备了一份厚礼,带着一双儿女赶到石家。

一见面,其岳母就抓着张之洞的衣领就骂。张之洞跪在地上,任由岳母打骂。其岳父怒目圆瞪,吼道:我要让你偿命!

张之洞痛哭流涕,悔恨不已。他说:都是我不好,太冲动了。我现在也很后悔,要我偿命,那是应该的,可是,可怜了一双儿女啊,刚没了娘,又要没爹了,他们以后可怎么办?

说罢,拉过一双儿女抱头痛哭。

一对半大不小的孩子,看着父亲哭,虽然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也跟着哭。

看着这样的场景,石家父母也冷静下来了。想想也是,两个孩子还这么小,还需要人照顾。如果此时张之洞也入狱偿命的话,苦了孩子。就算让他偿命,女儿也回不来了。

何况,现在张之洞仕途蒸蒸日上,已经是慈禧眼前的红人,日后说不定有用得上他的地方。

就这样,张之洞得到了石家的原谅,厚葬了石氏。之后,张之洞的官越做越大,再娶了两个妻子,纳了两个妾。

可怜了石氏,年纪轻轻就命丧黄泉。

不得不说,张之洞在处理这件事情上,非常聪明。

他打的是感情牌,首先痛哭流涕,承认自己该死,肯定了自己的过错,也同意石家提出的偿命的要求。当然,他心里肯定不是这样想的。

然后,他让一双儿女登场,看在年幼的孩子份上,石家父母就算是再铁石心肠,被这样一搅和,心也软了下来,为女报仇的心愿也就没有那么强烈了。

当然,张之洞之所以能够得到原谅,也与他当时的身份地位分不开的。

0 阅读:113
品古观今呀

品古观今呀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看历史与现实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