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乡下郎中,捉了十几条大蚂蝗,塞进慈禧的衣领,慈禧惊呼好痒,禹会元却大叫:别动

品古观今呀 2025-04-19 09:11:52

一个乡下郎中,捉了十几条大蚂蝗,塞进慈禧的衣领,慈禧惊呼好痒,禹会元却大叫:别动,否则不灵了!

慈禧是清王朝的实际统治者,敢对她如此放肆大喊大叫,是不要命了吗?

1902年 慈禧发现自己脖子后面生了个疮。

开始他没有在意,可是这疮越长越大,已经有核桃般大小了,而且已经发烂,还伴随着一股难闻的味道。搅得慈禧是吃不好睡不好。

慌乱之下的慈禧叫来太医,太医为他把了脉后,给慈禧开了一点药,但涂了药之后,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更加严重了,慈禧大怒,你们这群草包连个病都治不好养,你们有何用?,说完就吩咐侍卫将这些太医拉下去打屁股。

眼看慈禧的病越来越重,他的两个跟班醇亲王和李莲英也非常着急。

他们靠的就是慈禧的势力,如果这老婆娘有事,他们也就别再想荣华富贵了。

他们俩也在暗中较劲,都想抢先一步为慈禧治好病。

纯情王为此事愁的饭也吃不下,他府上的孙总管给他出了个主意,说民间有个叫禹会元的人是个名医,可以找他来试试。

醇亲王找人调查了一下此人,发现他曾经在官场任职,但后来因为官场的腐败和黑暗,不当官了,去当大夫,他的医术没得说,品德更没得说,对穷人不收诊费,就算是小动物也会尽力医治。

醇亲王把这个人推荐给慈禧,李莲英却提出反对意见,他说,这个就是民间的半桶水兽医,来路不明,怎么可以给老佛爷治病呢? 其实李莲英是怕醇亲王抢了他的功劳。

可慈禧已经难受了好几天,她决定试一试。 禹会元听说要去给慈禧治病,心中100个不愿意,但也不得不接受。

来到皇宫,禹会元让李莲英掀开慈禧的衣领一看,倒吸一口凉气,这分明是对口疮,若前后相通,就会有性命之忧,但好在,现在还不算严重。

禹会元思考了一下,便说病我能治,但是需要一味特殊的药物,必须得到乡下去取。

李莲英疑惑了:嗤,为什么灵丹妙药没有?还得去乡下取,这分明就是借口,想逃跑吧。

然而,禹会元却坚持要去乡下 ,李莲英为了防止他逃跑,就跟着他一起去。

其实禹会元真有治疗方法,但是却不能提前告诉慈禧,因为他用的是偏方,一旦让慈禧知道了,说不定会引来杀身之祸。

路过稻田时,禹会元对李莲英喊道:去田里捉蚂蝗,这是给太后治病的良药。

稻田里的又脏又臭,这种苦活,李莲英一点也不想干,禹会元又说:你不想治好太后了吗?

没办法,他只能脱掉鞋袜,拼命的抓,不一会就抓上来十几条蚂蝗。

回到宫里,禹会元对慈禧说:办法有了,不过敷药的时候众人要回避。

慈禧让太监宫女们都下去,随后就想看看是什么药,禹会元赶紧解释,样子丑陋怕惊了圣驾,还是不要看了,随后就让慈禧翻身趴着。

慈禧也不再坚持,乖乖照做。

禹会元用筷子夹了一条蚂蝗,放在慈禧的疮上,蚂蝗闻着血味,拼命往里钻。

慈禧觉得后脖子凉凉的,又有点痒,就想伸手去挠,禹会元赶紧阻止:老佛爷挠不得,一挠这方法就不灵了。

慈禧只好忍着。

很快,那条蚂蝗吸饱了血,肚子圆滚滚的,禹会元又换上另一条蚂蝗,一会儿十几条蚂蝗,全部都吃饱了。

太后您休息一日,明日再上药。说完,禹会元就想告退 。

慈禧转动了一下脖子,果然没那么痛了,便点头答应,不料李莲英突然闯进来喊道:老佛爷,快砍了他!

说完一把抢过那包蚂蝗,递给慈禧看。

慈禧看着这些恶心的东西,正准备发火,但想起自己的病,就是这些东西治好的,只好挥挥手作罢 第二天,禹会元又来了,他用荷叶包了一包药,并让众人出去,要给太后敷药。

李莲英死活不干,慈禧太后怒斥道,退下。

然后就闭着眼睛躺下。

禹会元打开荷叶,里面的东西更恶心,是十几条白色的蛆虫。

他用筷子将这些蛆虫塞入伤口,没多久,腐肉就被蛆虫啃完,露出了鲜红的皮肤,见此,禹会元松了口气,:好了,敷点膏药,几日之后便可痊愈。

本来是需要动刀子清除脓血残肉的活,却让禹会元用蚂蝗和蛆虫代劳了,实在是高明。 慈禧十分高兴,问禹会元:赏你白银千两可好?,禹会元婉言谢绝了。

那就给你封个官吧。

禹会元更是摆摆手说:贪官污吏多如牛毛。我人微言轻无力扭转乾坤,还是给百姓治病自在些。

慈禧热脸贴了冷屁股,脸都气绿了,正想下令把禹会元拉出去,砍了。

说巧不巧,脖子上的伤口突然疼了一下,似乎在提醒慈禧这病,万一复发,可没人给你治了。

她叹了口气,既然你不要才不要官,那我就替你扬名吧。

随后,慈禧亲手写下御医神手四个大字,制作成金匾送到禹府,还赏了他一套《本草纲目》。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禹会元不屑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也深知自己无法扭转局势,所以他选择了做一名大夫,走上另一条为民造福的道路。

0 阅读:69
品古观今呀

品古观今呀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看历史与现实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