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辽家族杨家将,究竟是演义中的虚构人物,还是历史中真实存在? 北宋著名爱国群体杨家将的忠勇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传颂。见于正史记载的“杨家将”一般指杨业、杨延昭、杨文广三代武将,关于杨氏先祖,学界一致认为应是五代十国后期的杨信。 在景仰英雄的同时,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杨家将的事迹会随着时间的沉淀变得越来越丰富,历史甚至会将确凿的事迹阐述成故事乃至神话,会将具体的人物演绎为神圣或者仙灵。 所以,时间越晚,人们就越辨不清楚原来的模样和真相,这样的问题同样存在于将杨家将的真实事迹演绎为故事或戏曲的过程中。 从目前的传世文献和出土材料来看,五代十国时期难见关于杨家将的相关记载,及至北宋才逐渐多了起来,主要有《杨文公谈苑》《供备库副使杨君墓碑》《妻陶氏墓志》《杨畋墓志》《隆平集》。 上述材料要么与杨业后人直接相关,要么文献作者与杨业后裔生活时代有过交集,可以说是目前所能掌握的最接近真实杨家将的一手资料。 罗列之后可以发现:杨家将祖籍麟州或更为具体的麟州新秦。至于“并州太原”籍贯说,当与杨业因战功成名于太原有关。《宋史》对杨业在北汉时期的战功记载较少,但《辽史》中却多有杨业与辽军交战的描述。 杨业依附北汉刘崇,长期在太原与契丹作战,屡立功勋,极受刘崇器重,遂改姓刘,因崇之子侄均“继”辈,又名刘继业(《辽史》中名),太原降宋后,复杨姓,单名业。 墓志和墓碑是探讨墓主世系的首要材料。按杨琪墓碑:曾祖讳宏信、伯祖继业、祖讳重勋、父讳光底、从父延昭、子畋。杨畋墓志:伯曾祖业、曾祖重勋、伯祖延昭、祖光底、父琪、子祖仁。 可见,自杨信以后,杨氏已分为兄弟两支,兄杨业一支为人们熟知,杨业、杨延昭父子长期戍边于今山西和河北北部一带,因战功显赫,得“杨无敌”之美名。 第三代杨文广先随范仲淹知陕,后从狄青南征,也可称有功于宋,可见杨业一支祖孙三代的真实事迹是现今杨家将故事的主要原型。 不得不说的是,虽然杨业一支杨业、杨延昭、杨文广等在《宋史》《辽史》中多有记载,但目前还未明确发现如墓碑、墓志的直接实物材料,稍显美中不足。 至于杨业一支自文广之后的情况,正史中难觅踪迹,同样的问题亦见于重勋一支杨祖仁之后。 既已究明杨家将的籍贯和世系,那么杨家将的祖居之地——麟州新秦到底位于何处?《旧唐书·地理一》:天宝元年742,王忠嗣奏请割胜州连谷、银城两县置麟州,其年改为新秦郡。乾元元年758,复为麟州,领新秦、连谷、银州三县。又:新秦,天宝元年,分连谷、银城二县地置。 《宋史·地理二》:麟州,下,新秦郡。县一,新秦,上,政和四年1114,废银城、连谷两县,并入新秦县。 唐宋麟州大部与今神木县域吻合,原领三县:新秦、连谷、银城,北宋政和四年,废连、银两县并入新秦县,而新秦县又是随麟州建置而设。不难看出,唐宋麟州治所当在新秦县。 杨家将祖居麟州新秦,即今杨家城。历史上杨家将确在麟州杨家城驻防。杨家将自杨业兄弟分为两支,杨业一支长期活动于河北、山西,自然不会是杨家城守将,杨重勋一支应该是护卫杨家城的重要武将。 北宋著名爱国群体杨家将籍贯麟州新秦县,在今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域,治所即今杨家城,主要人物应包括杨业、杨重勋两支。 杨业一支长期与辽、西夏作战,功勋显赫,英雄事迹深入人心,是现今杨家将故事的基本来源; 杨重勋一支三代驻守麟州,光底更是在监麟州军马时“卒于官”,是“杨家城”的重要缔造者。 可见,人们熟知的杨家将故事不但有其丰富精彩的真实内涵,还有极其宝贵的古迹遗存,是“弘扬民族精神、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
抗辽家族杨家将,究竟是演义中的虚构人物,还是历史中真实存在? 北宋著名爱国群体
遥遥谈趣
2025-04-18 15:57:08
0
阅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