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投降后,宋子文见到旧情人盛爱颐,亲切地主动上前搭话,不料盛爱颐根本不正眼看

笑对的风雨 2025-04-17 23:23:34

日本人投降后,宋子文见到旧情人盛爱颐,亲切地主动上前搭话,不料盛爱颐根本不正眼看他,事后每当有人问起这件事,盛爱颐只是冷漠的说道:“我才不跟他啰嗦呢! 1917年,盛爱颐十六岁,正值上海滩名媛初成,清冷气质里透着一股不服气。 宋子文二十一岁,刚从美国留学归来,做了盛家长子的英文秘书,常来常往,眼神干净,笑声亮堂。 两人对上眼的那一刻,盛家大宅的西厢楼像多了点光。 宋子文讲起哈佛的事,盛爱颐听得认真。 一次送画过去,宋子文随口点评了几句构图问题,盛爱颐没发火,反倒笑了。 “不许改我画,你倒是娶了我再来教。”这句话后来成了定情信号。 故事说得简单,真走起来却全是石头路。 盛家的主母庄夫人盯了宋子文好几眼,连用四个字定了调:门不当、户不对。宋子文知道这事悬,还是留下那枚金叶子,说了句:“等我回来娶你。” 金叶子像火种,但等来的却不是婚期,是诀别。 宋子文下南去广州,投奔孙中山,短短几年爬得飞快,财政总长、外交部长一职接一职。 盛爱颐在家等,等了七年,信有来,但从没提过婚事。 到头来,一个江西富商之女,张乐怡披了嫁衣,宋家门楣换了新姓。 1930年,宋子文带着新婚妻子回上海,宴会上与盛爱颐照了面,盛爱颐没闹、没说话,转身病倒三个月。 1932年,盛家也不比从前,纠纷、财散、人离,盛爱颐终被安排与表哥庄铸九成婚。 那天她戴的不是金叶子,是庄家的祖传玉佩。 到了1945年,抗战胜利,宋子文身为国民政府高官再回上海。 那晚灯火通明的舞会,宾客云集,宋子文一眼就看到了盛爱颐,仍是素衣淡妆,神情沉着。上前几步,说了句:“爱颐,好久不见。” 她抬头,淡淡一句:“我才不跟他啰嗦呢。”甩头就走,身边人还在惊讶她的态度,她已经上了楼,连舞曲都没听完。 这一巴掌不响,却比枪还硬。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等过的人才知道,七年里她没换字迹、没改地址。 宋子文只要一句话,她立马走,结果消息传来,娶的不是她。 而更让人恨的是——盛家风雨飘摇时,宋子文并没出手,直到庄家搭线,他才松口帮了点忙。 盛爱颐看得太清楚,不是不帮,是等人低头。 “丈夫还在等我”,她不是不识旧情,是不愿再受羞辱,哪怕那个“丈夫”平平无奇,她也必须走到底,这是体面,是最后一口气。 1946年,盛家再出事,侄子盛毓度被当作“汉奸”关了起来。 家中人四处求人,层层碰壁,轮到盛爱颐开口,面上没表情,拿起电话,打给宋子文。 “我需要你做一件事”,语气不冷不热,听不出恩怨。 那通电话后,盛毓度三天内获释,自此,二人再无交集。 宋子文的人生一路高歌,1949年,国民政府撤离大陆,他准备赴美,临行前派人带话,希望盛爱颐同行。 被拒得干净利落。那天航船靠岸,风很大,名单上没有“盛”字。 晚年落脚纽约,宗教为伴,三个女儿,名字都含“颐”,朋友问起缘由,他说无意,只觉好听,没人信。 盛爱颐则在上海老弄堂里蜗居,一口气穿旧衣、一杯水看报纸,名媛风度从不掉链子。 1983年冬天,她病逝前让人把那枚金叶子拿出来。 金灿灿的,像刚铸的一样,握在手心里,冰凉。 没人知道她最后想起的是谁。 参考资料: 马勇.《宋子文与民国财政》[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0 阅读:219
笑对的风雨

笑对的风雨

笑对人生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