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志愿军炮兵排长王宗重发现,美军坦克每天都来破坏我军工事。于是他主动执行猎

品古观今呀 2025-04-15 09:23:20

有一次,志愿军炮兵排长王宗重发现,美军坦克每天都来破坏我军工事。于是他主动执行猎杀任务,靠近后用无后坐力炮击毁敌人坦克。没想到,他用3发炮弹打出了奇迹。 1951年6月的一天,杨成武率领的志愿军第20兵团积极响应号召,深入朝鲜战场。在这个兵团中,王宗重作为67军201师202团炮兵营的一名炮兵排长,被派往新义州,肩负着抵抗美军机械化第7师推进的重大任务。 王宗重和他的部队面对的挑战不仅在于敌我双方的激烈交火,还有他们的阵地前方那条被称作三号公路的关键地带,它成为了双方势力较量的前线。 这个时期的战场上,双方都在公路两侧建立了坚固的防御工事,但是这种坚固在坦克面前显得脆弱。 敌方的坦克几乎每天都会出动,向志愿军的阵地进行猛烈的炮击,使得志愿军辛苦建立的防线遭受严重破坏。 面对如此困境,王宗重没有退缩,反而在冷静观察敌人的行动模式后,发现了一个反击的机会。 他注意到敌人的坦克总是在每天傍晚六点左右出击。于是,他构思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如果能提前一点时间,趁敌不备靠近至坦克50米以内,使用无后坐力炮近距离射击,就有很高的机会击毁坦克。 这个计划充满了风险,因为50米几乎等同于在敌人眼皮底下行动。一旦行动被发现,不仅会失败,还可能丧命。 尽管如此,王宗重的勇气和对胜利的渴望驱使他向上级汇报了这个计划,并请求行动时得到我军的火力支援。 经过慎重考虑,上级批准了王宗重的计划。 行动日定在第二天下午五点,志愿军利用猛烈的炮火对敌方阵地进行压制,为王宗重提供了执行计划的机会。 那天下午,王宗重和他的四位战士,一行五人,悄悄地携带着两门无后坐力炮和七八发炮弹,踏上了早已规划好的行动路线。 他们的目标是利用对方躲避我军火力攻击的混乱时刻,迅速接近位于山下、紧邻三号公路的预定潜伏点。 王宗重选择了公路旁一个能提供良好掩护的涵洞作为他的埋伏地,而另一门无后坐力炮则被安置在不远处的山边,为突击行动提供支援。 正如预期,六点钟左右,敌方四辆坦克沿惯例出击,准备对志愿军阵地进行破坏。此时,王宗重和他的战士们已经准备就绪。 王宗重果断地从涵洞中站起身来,对准了队列中的第一辆坦克发射炮弹,一发准确的射击直接击中坦克的履带,使其动弹不得。 而在负责支援的战士那里,尽管对最后一辆坦克的射击未能命中,导致那辆坦克企图逃离战场,情况似乎变得紧急起来。 王宗重迅速调整目标,将瞄准点转向了试图逃跑的第四辆坦克,凭借他超群的射击技巧,再次精确打断了坦克的履带。 此时,被首尾两辆坦克阻隔的中间两辆坦克陷入了困境,没有了退路。 王宗重意识到时间紧迫,迅速做出指示,自己负责第二辆,让战友对付第三辆。随着无后坐力炮再次发威,两辆中间的坦克也被准确击中履带,无法再移动分毫。 通过这一连串精准而迅速的行动,王宗重和他的战士们仅用了5发炮弹就成功击毁了敌人的4辆坦克。特别是王宗重个人,发射了3枚炮弹,直接贡献了3辆坦克的击毁,展现了非凡的战斗效率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王宗重和他的四位战士仅用极短的时间就完成了对敌方坦克的击毁任务。他们的行动迅速而精确,直到四辆坦克相继被摧毁,敌方才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开始用长短枪械对王宗重他们所在的位置进行密集射击。 子弹落在周围的土地上,激起一片片土壤和泥土,场面极其危险。 面对敌方的反击,王宗重和他的队员们没有丝毫犹豫,立即按照事先规划的撤退路线行动。他们低姿翻滚、匍匐前进,同时依靠己方提供的火力掩护,一步步向安全区域挺进。 在这种极端环境下,五人都奇迹般地未受重伤,虽然他们的棉衣被碎石和荆棘划破,露出了里面的棉花,但这些外伤无损于他们的壮志豪情。 王宗重的领导和勇气使得这个被认为极其危险的任务得以圆满完成,他因此被授予二等功的荣誉。 然而,王宗重追求的远不止荣誉本身。对他而言,消灭敌方的坦克、为己方赢得战斗的胜利才是他的真正目的。他毫不犹豫地提出执行这项任务,甚至愿意将自己置于生死之间,这种牺牲和勇敢的精神,正是我们志愿军战士最宝贵的财富。

0 阅读:1554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69

用户10xxx69

7
2025-04-15 10:25

用5发炮弹干掉4辆坦克赚大了…

基洛-636-877-KEM-大西洋黑洞 回复 cbhua 04-16 09:10
最多再换上几个负重轮

cbhua 回复 04-16 09:00
多加负重轮?当小孩捏泥巴玩。

raken710032

raken710032

3
2025-04-15 20:18

战神

猜你喜欢

品古观今呀

品古观今呀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看历史与现实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