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1984年,老山战役打响后,一名战士摔落山崖和部队失去了联系,不料他竟然误打误撞发现了敌人的指挥部,面对穷凶极恶的敌军,孤身一人的他心想:“既然来了,总不能空手而归吧……”
陈洪远出生在贵州的一个小县城里,在1981年参军入伍,因平日表现优异还被当选为班长。
当时我国边境十分不太平,越南不断的驱逐和残害在越的华侨,在边境制造冲突,我国决定进行对越南的反击,陈洪远也在1984年赴边境参战。
战斗异常的艰辛,由于越军是主场作战,他们对地形的了解的程度比我军高出不少。
他们提前布置了许多陷阱并埋伏其中,哪怕我军经过一个小树林,都得担忧会不会遭遇越军的突然袭击。
虽然前路尽是坎坷,陈洪远也没有一句怨言,哪怕受伤也要和战友们搀扶着前进,不完成任务誓不罢休!
尽管小心翼翼的执行着任务,但还是被越军的小队发现了踪影,一发炮弹在陈洪远的身边炸了开来,流弹伴随着泥土几乎要掩埋了陈洪远,耳膜也被震的耳鸣了起来。
机枪的扫射也几乎覆盖了陈洪远的周边,但所幸的是没有受更多的伤害,陈洪远在地上匍匐了一会,战况十分恶劣,队友几乎全部中弹倒下,陈洪远不想成为越军的俘虏。
万般紧急的情况下,陈洪远见身后是一座山崖,想着如果被越军抓到受尽折磨不说,结局也是必死,不如拼一把还有存活下来的几率。
陈洪远起身,借着石头的掩护下狂奔向山崖,一跃而下,幸运的是,他借着树木减缓了下坠的重力,陈洪远勉强保住了性命。
他在原地休整了一会,打算观察一下附近的情况并与大部队会合,此时天色已经将晚,空气中也慢慢的开始充斥厚厚的浓雾。
陈洪远几乎分不清方向,林子里浓雾的阻碍除自身半米开外,其他事物什么都看不见,他凭借着自己的直觉在走。
不知走了多久,陈洪远似乎听到了有人说话的声响,便加快步伐赶去,没成想到距离很近的时候,陈洪远才听清楚,前方人在说的是自己听不懂的越南语。
此时快要走出林子,雾也变的稀薄,陈洪远定晴一看,果不其然是几个身着越南军服的人,陈洪远立马趴在地上,防止被敌人发现。
陈洪远开始观察敌情,这大概是一个越军的据点,并且人数众多。
陈洪远第一反应是回去汇报情况,但仔细考虑,现在自己已经是和部队失联的状态,如果贸然行动可能会被越军发现,如果自己找到了部队,或许会错过这次大好时机。
陈洪远斟酌了许久,心一横:“既然来了,那总不能空手而归吧?现在杀一名敌人就算不亏,杀的越多越赚!”
他考虑好了后便开始计划行动,盘算了一下自己手里的弹药后,他趁着月色匍匐前进,将这个据点的所有地型和人员分布都一一记在心里。
此时已经是半夜了,陈洪远在泥地里趴了几个小时之久,只为了等待最好的时机。
果然没过多久,值岗的一名越南士兵,在四处张望周边没有异常时,竟歪着头打起了盹。
陈洪远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小心翼翼的爬到了他的身后,用手里的匕首一击毙命。
解决了哨兵会少很多麻烦,而陈洪远早已经计划好了,他将自己唯一一个手榴弹拉开了拉环,丢在了人数最多的帐篷里,伴随着一声剧烈的爆炸声,其余幸存越南士兵也从睡梦中惊醒,纷纷拿着枪出来查看情况。
而此时陈洪远早已经准备周全了,他拿着自己捡来的机枪匍匐在地,向着越军扫去,越南士兵不知道敌人的人数,只能先躲在营地后方,
陈洪远怎么会放过他们,他凭借着自己观察好的地形,不断变换位置,致使越南士兵以为我方人数众多,逐一被陈洪远消灭。
而陈洪远毕竟只是一个人,即便是越南士兵没有搞清楚他的位置,他也被流弹多次,在战斗结束后,终于支持不住失血过多昏倒。
所幸这边的动静闹得很大,陈洪远的战友比敌人的援军先一步赶到,及时救下了陈洪远的性命,可惜的是,陈洪远的一只眼睛受伤严重失明了。
陈洪远知道后并没有觉得惋惜,反而觉得自己用一只眼睛换了敌方十几条人命已经是赚到了。
在战后,中央军委授予其“孤胆英雄”的荣誉称号,
陈洪远的英勇事迹还被改编成了文学作品,《孤胆狙击》的主人公便是以陈洪远当做原型,为后人所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