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枪老太婆被解放军枪毙前的最后一张照片,满脸的倔强,一副准备顽抗到底的样子! 1950年7月16日,四川什邡县召开了一场公审大会,受审的对象就是曾经的巾帼英雄,大名鼎鼎的双枪老太婆赵洪文国;法官在宣读完赵洪文国的罪行后,根据相关法律判处了她死刑,立即执行。 在公审现场,工作人员用相机拍下了赵洪文国受审的瞬间,从这张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即便在这个时候,她依旧展现出倔强的表情,不服政府的判决。 这也是一张关于赵洪文国的照片,最中间穿着黑色长褂的老太太就是她,坐在她左手边第一位的是周恩来的夫人邓颖超。这张照片拍摄于1938年,当时赵洪文国和邓颖超、何香凝等有代表性的女性到香港举行募捐活动,足可见赵洪文国此时的地位之高。 但这样一位巾帼英雄,最后为何却被公审枪决?她到底做了什么不可饶恕的事情? 1880年生于辽宁丹东的赵洪文国,很早就开始抗日了。当年日本占领朝鲜后,经常派小股部队进入东北骚扰百姓,在村里颇有影响力的赵洪文国,便组织起了一支联防队,并将儿子赵侗送到牡丹江警察署当警察。 九一八事变后,牡丹江警察署的署长邓铁梅成立了“东北民众自卫军”,拉起了抗日大旗,赵洪文国不仅让赵侗也加入其中,还动员乡亲们参加抗日,有钱的出钱,有人的出人,男女老少齐上阵,偷袭哨所,拦截运输队,遇到落单的鬼子就杀。 此时的赵洪文国虽已年过半百,但为了抗日她不辞辛劳,硬生生从一个过去杀鸡都不敢看的妇女,变成手持双枪,百发百中,让敌人闻风丧胆的老太婆。 不久后,日本得到情报,赵家一直在秘密给抗日组织提供经费,于是将赵家的16间房屋全部烧毁,并抓捕了有关联的亲属和村民300余人,无奈之下,赵洪文国带着家人逃到了北平。 与此同时,赵侗参与创建的少年铁血军已发展到上万人,在大后方的赵洪文国为支持儿子抗日,将家产都变卖了,买枪买炮给他过去。 当时国民党海军东北舰队的司令沈鸿烈,对赵洪文国的精神非常钦佩,给她送去了两千块大洋,并劝她到后方安享晚年。但此时日军有要进攻北平的态势,她坚决不撤,将沈鸿烈给的钱都用来购买枪支弹药,准备组建一支游击队,为保卫北平出一份力。 在卢沟桥事变的前一天,赵侗也因铁血军陷入困境而入关到北平寻求母亲的支援,只不过他前脚刚到,后脚卢沟桥事变就爆发了,在和母亲商量后,决定在北平起事。 七七事变后,北平的青年、学生以及军队共同组成了一支叫“国民抗日军”的队伍,因赵侗有丰富的带兵经验,所以大家就推举他为司令。国民抗日军主要在平西一带活动,属于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的范围,所以军分区司令杨成武就派人和赵侗取得联系。 赵侗也清楚,单打独斗很容易被击溃,之前就是这样子失败的,于是决定带着这支队伍参加八路军,随后被改编成晋察冀军区第五支队,赵侗仍任司令员。 但赵侗参加八路军后,发现虽然抗日主张一致,但信仰不同,尤其是八路军严格的军纪让他无法接受。与此同时,赵侗的母亲赵洪文国,被蒋介石接到了重庆,不仅亲自接见,还亲书“游击之母”,并结拜为兄妹,将其高高捧了起来。 赵洪文国在重庆的情况,让赵侗更加有了脱离八路军的想法,虽然上级一再挽留,但收效甚微,最后还是让他带着十几个人跑到了重庆和赵洪文国会合。 此时蒋介石已掀起了反动高潮,他利用赵侗大做文章,并任命他为晋察冀游击纵队少将司令,让其带着200余人重返华北发展队伍,名为抗日,实则牵制八路军,破坏抗日根据地。 到石家庄的时候,赵侗遇到了八路军120师的部队,原本想要和八路军大干一场,在蒋介石面前立一个大功,于是突袭了120师的先头部队。贺龙对赵侗的事也早有耳闻,他命令部队展开反击,不一会儿就将赵侗的部队全部消灭,他本人也被八路军击毙。 赵洪文国得知儿子被击毙后,对八路军非常地不满,加上蒋介石的煽风点火,她从此走到了革命的对立面,成为反动急先锋。 1950年2月,赵洪文国被解放军活捉,按照当时的规定,像她这种级别的匪首应该被判死刑。但周恩来总理认为赵洪文国抗日有功,提出饶她一命。原本毛主席也有这个打算,只不过那些被她杀害的群众家属坚决不答应,纷纷请愿要判处她死刑。 因赵洪文国民愤极大,毛主席反复权衡后,决定还是判处死刑,但要善待她的家属。
1943年,新四军活捉了国民党副总司令韩德勤,陈毅愁眉不展,想装作不认识放他走,
【5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