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黄百韬的儿子黄效先,枪杀和他关系暧昧的男性朋友,被判处死刑。黄百韬的妻子拿着勋章,去跪求蒋介石刀下留人。 黄百韬死在徐蚌会战的时候,枪林弹雨里打出个“忠烈将军”,尸体抬回台湾,包着国旗,贴着青天白日,成了整个黄家的脸面。 独子黄效先,那时还只是个毛头小子,父亲死后成了命根子,家里人捧在手心,尤其是母亲柳碧云,一口一个“阿先”,捧出个祖宗来。 进了台湾的“将门子弟学校”,专给国民党高干后代开的,吃的是特供,穿的是制式,住校有卫兵站岗。 外面叫“贵族集中营”,里面出得来的是特权味儿,不是战斗味儿。 黄效先不适合军人那一套,他读书没心思,喜欢的是跳舞、化妆、夜生活。 长得清秀,讲话软,手势多,私底下有人说:“不像将门虎子,倒像花中娇娘。” 传得最广的是——他有喜欢同性的倾向,圈子里不算秘密,外面不敢说,里头早传遍了。 感情上头那几年,他跟杨士荣混得火热。 杨士荣本地人,家境一般,长得倒精神,嘴皮子溜,靠着黄效先吃喝玩乐。 两人吵吵闹闹,关系拉拉扯扯,甜的时候甜得发腻,闹的时候动手砸东西。 赌局成了导火索,杨士荣嗜赌如命,欠了钱,就去找黄效先拿。 头一两次黄还掏得起,后来债台高筑,再怎么舔脸求,黄也烦了,两人因此撕破脸,拉扯中还扇了耳光。 有人见过,杨士荣骂:“有种你杀了我!”黄回:“你敢试试!” 话说出来几天之后,杨士荣失踪了。 一周后,警察在一处山林边的空地上,找到一堆烧焦的残渣,骨头、戒指,还有一截残骸。 凶手是谁,很快锁定——黄效先,现场有汽油痕迹,附近还有烟头、残布。 循着这一点,查到黄家用车进出记录,更重要的是——黄家住所地下室发现血迹没擦干净,还有烧过衣物的痕迹。 警察抓人时,黄正准备通过“关系”拿到一张去香港的假护照。 枪击、焚尸、毁证据,一条龙。 一审直接判死。法院给出的理由是:“杀人偿命。” 案子一出,全台湾哗然。普通人说这案判得好,高干圈却炸了锅。 “烈士子弟”,“高级将门”,“政治功勋之后”这几个词,一下子踩中了台湾社会最敏感的神经。 坊间议论,军政系统内部开始有人替黄说情,说是“少年冲动”、“感情纠纷”、“非预谋杀人”。 但最凶的牌,压在柳碧云手里。 黄百韬的遗孀、烈士的妻子,这时候把那块“青天白日勋章”拿出来了。 亲自跪到总统府前,穿黑衣、带骨灰盒、捧勋章,一跪就是一整天,她要蒋介石亲自干预。 “阿先若死,黄家绝后。”——这句是她自己说的,也是喊给全台湾听的。 她不只跪总统,连宋美龄都拦,用的是女人对女人的那一套——“夫人也有儿子,您最能体会母亲的苦心”,宋美龄点头,她就跪得更狠了。 蒋介石起初摆架子:“虎父犬子。”但宋美龄一劝,说黄百韬当年打仗有多拼,黄家确实只剩这一根苗。蒋沉默了,半晌丢下一句: “看在他父亲的份上,免死”,这话一出,司法系统立马动起来。 死刑改为无期,这一刀下去,直接砍在台湾社会的公信力上,老百姓心里清楚,普通人早就枪毙三次了,换做烈士之后,就能留命。 骂声不少,法院也知道不好看,但命令下来,没人敢拦。 1969年,黄效先提前假释,没人知道细节,文件也模糊处理,出了监狱,他直接转去美国,说是“从此远离是非”。 再回来?没有。再被提起?极少。 后半生他在美国做点小生意,不大起眼,也不张扬。 外人只知道他姓黄,不知道是哪个黄,他妈柳碧云,在1965年就去世了,死前没等到儿子出狱,但把命保住了。 保命,是她这一生最后的胜利。 这个案子后来成了台湾司法教材级的案例,不是讲法律怎么审案,是讲人情怎么压法理。 烈士勋章救命,亲情大过杀人,公义让位给体制,这戏码看一遍学一辈子。 参考资料: 《黄效先杀人案判决书》,1963年
1957年,黄百韬的儿子黄效先,枪杀和他关系暧昧的男性朋友,被判处死刑。黄百韬的
梦幻之影
2025-04-14 03:10:11
0
阅读: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