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在胶东半岛的兰家庄外,我军神射手魏来国在击毙70余名敌军之后,却被诱

鹏天玩转旅游 2025-04-12 23:11:14

1946年,在胶东半岛的兰家庄外,我军神射手魏来国在击毙70余名敌军之后,却被诱导到战壕外,眼看形势已经到了千钧一发之际。 1946年7月3日下午,南泉车站以东的兰家庄战场上,硝烟弥漫,枪声不断。山东军区警备4旅8团的排长魏来国,此时正面临生死抉择。 他已经击毙70余名敌军,但现在却被迫离开了相对安全的战壕掩体。在开阔地带,魏来国清楚地感受到数支敌军枪口正在搜寻自己的身影。远处,敌军的重炮正在调整射击诸元,近处的敌军狙击手则在雨前的阴暗天色中搜索目标。形势已经到了千钧一发之际。 就在十天前,国民党第54军从青岛登陆,企图切断胶东解放区与内陆的联系。这支装备美式武器的部队来势汹汹,妄图一举击溃山东解放区的军事力量。胶东军区迅速调动兵力,山东军区警备4旅8团接到了死守南泉车站东侧阵地的命令。 "无论如何都要守住阵地,不能让敌人前进一步!"旅长的话语犹在耳边回响。魏来国和战友们立即在兰家庄周围构筑工事,准备迎接强敌。 今天拂晓,战斗如期打响。敌军两个连在炮火掩护下发起了猛烈进攻。面对优势敌军,魏来国没有慌乱。他选择了一处坟头作为射击位置,利用地形优势,架起了那支他最为熟悉的三八式步枪。 "砰!"第一枪响了,一名冲在最前面的敌军应声倒地。 "砰!砰!"魏来国稳健地开火,随着每一声枪响,都有一名敌人倒下。他的枪法如此精准,仿佛子弹长了眼睛一般,总能找到敌人最致命的部位。 当敌人发现伤亡主要来自魏来国的火力点后,立即集中轻重火器向他射击。面对密集的火力,魏来国临危不乱,想出了一个妙计:让战友们摘下军帽,挂在玉米秆和步枪通条上,在不同位置晃动。 "把帽子分散开,引开他们的火力!"魏来国下令道。 这个简单而有效的伪装立即起了作用。敌人看到多处"目标",火力顿时分散,而魏来国则继续精准狙击。不管敌人是刚露头,还是探出半个身子,只要被他发现,就必定应声倒地。 战斗持续到中午,连长高玉鹏不幸牺牲。作为排长的魏来国临危接管了指挥权,带领剩下的55名战士继续坚守阵地。此时敌军伤亡惨重,却依然不断发起冲锋。 到下午时分,魏来国手中的弹药所剩无几,阵地上的战友伤亡过半。就在这危急时刻,他发现远处树后有一名敌军军官正在挥动小旗指挥进攻。为了瓦解敌军指挥系统,魏来国决定冒险离开战壕,寻找更好的射击位置。 轰隆一声,暴雨倾盆而下。魏来国匍匐在泥泞的地面上,雨水打在他身上,却冲不走身陷险境的紧张。敌军的子弹不时从耳边呼啸而过,掀起的泥浆四处飞溅。他屏住呼吸,紧握手中的三八式步枪,心跳声似乎比枪声还要响亮。 在这危急时刻,少年时代在荣成山区的经历让他保持了清醒。那时为躲避日伪军的追捕,他和祖父曾在山沟里挖个地洞藏身。日伪军中队长王营国经常带人到他家,用枪托乱打他的祖父母与父母,逼问两个参加八路军的叔叔的下落。这些经历锻炼了他在险境中生存的本领。 雨幕中,魏来国观察着周围的情形。他知道自己必须回到战壕,但四周都是敌人。利用雨水减弱敌军视野的有利条件,他如山间的野兔般敏捷地在战场上穿行,不时抓住机会精准射击,击退追兵。 "这雨来得正是时候!"魏来国暗自庆幸,同时计算着返回方向。多年射击训练让他养成了观察风向、地形和气候的习惯。现在,这些技能不仅帮助他射击,更是保命的关键。 经过一番周旋,魏来国终于找到机会回到了战壕。他立即将枪口对准百米开外那棵大树,耐心等待。果然,雨稍微小些时,那名敌军军官再次露面,挥动着指挥旗帜组织进攻。 "就是现在!"魏来国深吸一口气,稳住身形,扣动扳机。 "砰!"第134发子弹出膛,敌军军官的手臂中弹,小旗落地。但这名军官并未倒下,而是捂着伤口往回跑。魏来国眼疾手快,迅速推上第135发弹药,再次瞄准。 "砰!"枪声划破雨幕,那名敌军军官应声倒地,成为魏来国击倒的第110个敌人。看到指挥官倒下,其余敌军一下子乱了阵脚,连滚带爬地往回撤。就这样,魏来国所在排坚守的阵地,击退了敌人美式装备的两个整团的进攻,守住了南泉车站以东的重要关卡。 这次战斗后,魏来国的事迹迅速传开。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在向毛主席汇报工作时,特别提到了魏来国135发子弹打倒110个敌人的惊人战绩。毛主席闻讯后高兴地说:"一个人就消灭了敌人一个连,了不起啊,全军官兵都像魏来国这样,解放战争的时间将大大地缩短。" 自此,全军掀起了学习魏来国的热潮。荣成县政府专门制作了一块写有"革命神枪手"的烫金大匾,挂在魏来国家门口,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 兰家庄之战只是魏来国战斗生涯的开始。1947年4月,已经晋升为华野9纵77团4连连长的魏来国,在白马关战役中再创辉煌。他率领全连官兵坚守阵地7天7夜,打退敌人7次猛攻,毙伤敌500多人,其中魏来国一人136枪打死敌人92名。

0 阅读:0
鹏天玩转旅游

鹏天玩转旅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