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人为什么“仇中不仇美”?美国人曾在越南用过毒剂,滥杀无辜,还进行过无差别轰炸

住顶楼小邹 2025-04-12 13:38:18

越南人为什么“仇中不仇美”?美国人曾在越南用过毒剂,滥杀无辜,还进行过无差别轰炸。可最近,当美国对他们加税的时候,越南人却立刻跑去向美国求饶了。这转变也太突然了! 挨了“组合拳”反手“递笑脸”?越南这步棋,我们读懂并不容易。 近来国际间的一幕颇耐人寻味,4月3日和讯网消息,美国抬手便是一记重拳,宣布拟对越南多种商品加征高达46%的关税,这力道堪称“惩罚性”。 出乎许多人意料,越南的反应却显得异常“柔软”,不仅未见报复,反而主动提出要对部分美国商品实行零关税。 这种近乎“示好”的姿态,并未换来美国的高抬贵手,关税大棒依旧悬在空中。 这一幕确实让人有些看不懂。尤其对那些经历过岁月、对历史还留有印记的人们来说,心里难免嘀咕。 几十年前,美国曾在越南的土地上犯下累累罪行,“橙剂”遗毒至今仍在折磨着当地民众,无数平民包括妇孺老幼倒在美国的炮火之下。那段历史用“血海深仇”形容绝不为过。 按理说,纵使时移世易,面对昔日寇仇,越南理应多存戒心保持距离才对。 可现实逻辑往往更为复杂。与对美国的“低姿态”形成对比的是,越南对其北方的邻居——中国,态度似乎更为审慎,甚至时常流露出一种不易察觉的“紧张”。 中国曾在越南争取民族独立时给予过巨大援助,这是历史事实;但两国也确曾在1979年爆发过边境冲突,即我们所称的“对越自卫反击战”。 尽管战事起因复杂,中国最终达成战略目标并主动后撤,此后也一直致力于修复关系,但越南对中国的警惕感,似乎从未彻底消散。 这就引出了一个核心疑问:为何当年战场上的死敌美国,如今能在经济上让越南如此倚重,甚至挨了重拳也选择“忍让”? 而地缘相近、历史渊源更为深厚的中国,反而更容易触动越南的敏感神经? 答案,或许就藏在过去几十年的时光流转和一本现实的经济账本里。 越战硝烟散尽约二十年,1995年,美国与越南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自那时起,凭借其全球领先的经济实力,美国通过投资、贸易优惠、乃至部分援助和战争赔款项目,逐步重塑其在越南的形象。 对于迫切渴望摆脱贫困、一心发展经济的越南而言,美国的广阔市场、先进技术和充裕资金,诱惑力是难以抗拒的。时至今日,美越双边年贸易额已逼近千亿美元大关。 这种经济上的深度捆绑,使得越南在对美关系上患上了一种“依赖症”,美国稍稍拨动关税的“琴弦”,越南经济就可能引发强烈震动。 这大概就是此次越南选择“低头”最直接、最无奈的原因。 再将目光投向中越关系。这两个国家山水相连,是真正意义上的“搬不走的邻居”。这种地理上的零距离,天然赋予了两国关系一层特殊的敏感性。 陆地边界虽已划定,但历史叙事的差异、民族情感中潜藏的芥蒂,加上近年来日益突出的南海主权争端,都为两国关系增添了诸多复杂变数。 这些问题与远隔重洋的美国发展经济合作不同,它们直接关联到领土、主权等国家最核心、最不容退让的利益。 或许在一些越南人看来,身边这个日益强大的邻居所带来的潜在战略压力,相比那个遥远强国曾经造成的历史创伤,感受上更为直接和紧迫。 说到底,越南今日处理与中美两大国关系的逻辑,历史的阴影虽未完全散去,但天平上起决定性作用的,终究还是现实的国家利益。 面对美国,是经济上的高度依赖和战略上一定程度的借力需求,眼前的实在利益让过去的伤痛显得不那么刺眼; 面对中国,则是地缘政治的复杂性、历史遗留的敏感点以及现实利益的碰撞交织在一起,使得这段关系始终难以达到无所顾忌的“亲密无间”。 与其简单地归结为越南“恨不恨谁”,不如理解为,这个国家正试图在两个巨人之间,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小心翼翼地走着钢丝,上演着一出极为务实、甚至不无身不由己的平衡大戏。 此次在关税风波中展露的“服软”,不过是这场艰难平衡游戏中,又一次基于现实考量的最新落子罢了。 对此,你怎么看? 信源::2025-04-03 ·和讯网

0 阅读:44
住顶楼小邹

住顶楼小邹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