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孙万荣,契丹名将,骁勇善战。697年,孙万荣设下埋伏,7万唐军

鲸鱼铲史官 2025-04-12 13:34:39

历史故事历史人物 孙万荣,契丹名将,骁勇善战。697年,孙万荣设下埋伏,7万唐军战败,主帅王孝杰阵亡沙场。

695年,契丹出现饥荒,营州都督府官员没有开仓赈济,反而要求契丹上供“特产”,激化了矛盾。

孙万荣联手妹夫李尽忠,率兵突袭营州,斩杀都督赵文翙,俘虏数百人。武则天大怒,以武三思节制各路兵马,张玄遇、李多祚、麻仁节等28位将领,杀向契丹。

唐朝兴师动众,数万大军气势汹汹,结果被李尽忠、孙万荣埋伏,两次在山谷中被夹击,全军覆没,阵亡4万余人,许多将领都成为俘虏。

武则天不服输,以武攸宜为主帅,陈子昂为参军,率15万大军远征。谁知,唐军临时拼凑,素质低下,在密云城郊被埋伏,一触即溃。

孙万荣获胜,打算继续追击,但李尽忠突然病逝,只好作罢。不久,突厥可汗突袭契丹大本营松漠,俘虏李尽忠、孙万荣一家老小,契丹攻势受挫,打算议和。

武则天想培养武氏家族,全盘接手唐朝江山,不答应孙万荣求和。武则天希望子侄们立功,“镀金”归来,提高威望,便继续增兵东北,力求消灭契丹。

唐军、突厥两线夹击,孙万荣并未气馁,他很快就恢复元气,继续与唐朝死磕起来。武则天为了获胜,将最能打仗的王孝杰派去辽东,唐军出兵7万,一说是18万。

王孝杰,唐朝名将,收复安西四镇,多次击败吐蕃,战功显赫。但是,王孝杰想不到孙万荣这么能打,对友苏宏晖这么拉胯,被坑死了。

山谷行军,王孝杰担心遭遇埋伏,想快点杀出谷口,便挑选2千骑兵为前锋,让苏宏晖率大军跟进,以防不测。

明知前方有埋伏,王孝杰也不畏惧,他打算放手一搏。孙万荣派兵诱敌,唐军骑兵冲杀,契丹连连后撤。即将杀出谷口时,契丹伏兵杀出来,而唐军主力却迟迟未到。

力量对比悬殊,王孝杰还能斩首契丹千余人,但孙万荣已经完成了包围,且前方是悬崖,唐军突围无望。一番厮杀后,唐军前锋全部阵亡,王孝杰坠落山崖而死。

苏宏晖害怕契丹,又听说王孝杰战败,立刻逃走。此时,武攸宜率5万兵马抵达渔阳,也停止前进,不敢去冒险,唐军再一次受挫。

武则天撤换主帅,派武懿宗去督师,娄师德为副手,率20万大军征讨契丹。搞笑的是,契丹前锋逼近冀州时,武懿宗不战而溃,物资、兵器、铠甲等遍地丢弃。

也许是吓得不轻,武懿宗直接逃到河南安阳,保持“安全距离”。孙万荣则乘胜攻克赵州。得知消息后,武则天心灰意冷,却不甘心就这么失败,改派杨玄基督师,并下令全国调兵,筹集军粮。

唐朝体量很大,几次失败不足以动摇根基,契丹虽说获胜,但损失很大,且难以恢复元气。各路唐军齐头并进,突厥又选择支持唐朝,孙万荣最终战败,率千余人逃走,半路被部将处死,首级送到洛阳。

孙万荣死后,契丹暂时消停,却依然对唐朝构成挑战。李尽忠、孙万荣起兵抗击唐朝,也拉开了东北游牧骑兵对中原两百多年的袭扰历程。北宋建立后,契丹以及随后的女真崛起,压着中原王朝打。

参考书目:《旧唐书》

0 阅读:226

评论列表

歼九的天空

歼九的天空

2
2025-04-12 20:20

军国大事还在任人为亲,不能任人为贤。封建统治阶级的私心不仅断送自己的统治,更断送人民福祉和国家命运。武则天的骚操作改变了东北亚地缘政治结构,带给华夏后世无尽灾难。此后横跨唐宋元明清民国一千三百年中原大地深受东北亚少数民族武力危胁,契丹女真蒙古满州等少数民族做大压着中原打,华夏文明在周边,东北西北西南的地缘政治影响力损失巨大,丢失巨大领土。国家地缘结构遭到空前破坏,阻断了宋明两次资本主义萌芽,阻断汉文明的向上发展。更间接导致中华大地遭受近代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以来列强侵略掠夺欺侮。

鲸鱼铲史官

鲸鱼铲史官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