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山东哑巴女子明德英,用乳汁救活了八路军小战士庄新民。44年后,时年62岁的庄新民回来报恩:“娘,我回来了!” 1913年,明德英出生在山东省沂南县马牧池乡的一个贫苦农家。 两岁那年,明德英突然高烧不退,可是家里连一日三餐都难以为继,更别说有钱给她治病。没有得到及时医治的明德英,从此失去了说话的能力,成为了一名聋哑人士。 生活的打击并未就此停止,在明德英年幼时,相依为命的母亲因病离世。失去母亲的明德英,被迫到地主家当童工,开始了苦难的生活。 在地主家的日子并不好过,地主一家经常克扣她的工钱,连饭都只给她吃别人剩下的。 面对欺凌,明德英并没有选择屈服。在地主儿子欺负她的时候,她会拿起铲子进行反抗。 离开地主家后,明德英不得不过上了沿街乞讨的生活。直到21岁那年,她遇到了同样贫困的李开田,两人组建了自己的小家。 新婚后的两人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是村里的乡亲们帮他们搭建了一个简陋的窝棚。村民们还让他们看管墓地,并允许在墓地周围的空地上种植农作物。 就这样,明德英和李开田靠着自己的双手,种地养鸡,虽然生活清贫但也能勉强度日。随后,他们还生下了几个健康的孩子。 1938年,八路军山东纵队进驻当地后,一切都开始发生了变化。战士们在闲暇时常常帮助明德英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挑水、担柴、耕地。 有了八路军的驻守,当地百姓的生活相对安定了许多。每天,明德英看到战士们经过时,都会给他们塞一些自家种的蔬菜和缝制的衣物,虽然总是被笑着婉拒。 渐渐地,八路军和当地百姓的关系越来越融洽,这样平静的生活,却被1941年日寇的突然"大扫荡"打破了。 1941年11月,日军对沂蒙地区展开了一场大规模"扫荡"行动。 在这样的危急时刻,八路军山东纵队为了避免与日军正面冲突,决定分散突围。庄新民所在的殿后小分队负责掩护大部队撤离,在激烈的战斗中不幸负伤。 失血过多的庄新民与战友们走散,他凭着最后一丝力气在地上爬行。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准备去给八路军送军粮的李开田发现了他。 李开田二话不说就把庄新民扛在肩上,为了避开日军盘查,他让庄新民叫自己"爹"。李开田还把自己的外衣脱下来给庄新民穿上,将庄新民的军装扔进了草堆里。 在返家途中,父子二人遭遇日军盘查,所幸因为这层"父子"关系蒙混过关。但日军强行征用他们为皇军做苦工,即便庄新民伤口还在流血,也只能咬牙坚持。 几天后,日军看他们没什么力气就放他们回家了。刚离开"魔窟",庄新民就因伤势过重昏倒在地。李开田连忙背着他往家里跑,却又遇到日军挨家挨户搜查可疑人员。 为了救活这个"儿子",李开田和明德英带着庄新民躲进了坟地的地窖里。简单掩埋后,两人迅速回家等待日军搜查。 日军搜查无果后,明德英用手势指向远处的山上,李开田也配合着解释。 等日军走远后,他们赶紧把奄奄一息的庄新民从地窖里挖出来。由于伤势过重加上营养不良,庄新民已经出气多进气少。 在这个危急时刻,明德英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把自己的乳汁挤给庄新民。 除了用乳汁救人,明德英还用从其他"红嫂"那里学来的土法子,给庄新民处理伤口。虽然条件简陋,但她一直坚持给伤口换药、消毒。 日军经常到百姓家搜刮粮食,这个本就贫困的家庭,还要分出口粮给庄新民。夫妻俩宁可自己饿着,也要保证让孩子和庄新民吃饱。 为了给庄新民补充营养,明德英甚至舍得杀掉家里唯一的老母鸡给他煲汤。 经过44天的精心照料,庄新民的伤势终于稳定了。临别前,庄新民向明德英夫妇磕了一个响头,立下重誓:如果能活着与部队会合,一定会报答这份救命之恩。 战争结束后,庄新民凭借着在战场上的出色表现,被组织安排在上海军政部门工作,担任厅局级干部。虽然工作繁忙,但他从未忘记那对救命恩人。 从1949年开始,庄新民就通过各种渠道打听明德英一家的下落。直到1955年,他终于收到了一封来自沂蒙老家的信件,寄信人正是明德英。 得知恩人的消息后,庄新民立即向上级申请探亲。但由于上海刚解放不久,百废待兴,作为领导干部的他不得不以工作为重,暂时放下探亲计划。 为了表达思念之情,庄新民经常给明德英一家寄钱和上海特产。1956年,他邀请明德英一家来上海团聚,但明德英婉拒了这个提议,只派丈夫李开田前往。 在上海火车站,庄新民见到了日思夜想的养父。两人相拥而泣,庄新民像当年一样喊了一声"爹"。 但李开田住了没几天就表示要回家,他觉得自己不适应大城市的生活。临走前,庄新民再次表达想接两位老人来上海生活的愿望,但被李开田以要照看田地为由拒绝了。 直到1985年,已经62岁的庄新民才终于有机会重返故里。 当庄新民推开门,看到坐在院子里的明德英时,立即跪在地上喊道:"娘,你的孩子回来看你了!"。这次团聚后,两家人的往来更加密切。可惜的是,1995年,年过八旬的明德英永远离开了人世。
2023年,山东淄博,女子把买的被子抱回家,却从里面掉出来7000元,她二话不说
【4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