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8月25日,驻扎在河南省的伊川县的日军大队首领大内义弘经突然收到一封请柬,今天按照安排,本该他们休假,队里的士兵都找乐子去了。 1944年8月25日,河南省伊川县,驻扎在此地的日军第110师团第三大队首领大内义弘正坐在临时指挥部内,擦拭着额头上的汗水。一名伪军小跑进来,恭敬地递上一封烫金请柬。 "大队长阁下,这是郭团长亲自送来的请柬,说是要为您的胜利庆功。" 大内义弘接过请柬,眼中闪过一丝傲慢。他翻开那精致的邀请函,上面写着下午三点在自卫团团部举行庆功宴。"哼,这个郭绍绪倒是识相。"他嘴角露出一丝不屑的笑容,随手将请柬扔在桌上。 其实,在大内义弘看来,郭绍绪不过是众多投靠日军的汉奸中的一个,这样的宴请也算不得什么稀奇事。自从三天前率部"扫荡"回来后,已经有不少当地头面人物前来献媚。只是他没想到,这看似平常的一封请柬,背后却隐藏着致命的陷阱。 如果追溯到几个月前,郭绍绪还是当地自卫团的团长,带领着一群乡亲保卫家园。然而,自从日军第110师团第三大队占领白元镇后,局势已经完全改变。大内义弘手下的日军就像一群恶狼,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白元镇的村民们永远不会忘记,那些穿着军装的魔鬼是如何毁掉他们300多亩的庄稼地,如何在村子里奸淫妇女,甚至为了取乐,用皮鞭抽打老人。最令人发指的是上个月的那件事——一名被抓去做苦工的村民因为工作速度慢了一点,竟被大内义弘下令放狗活活咬死,肠子都流了出来,就这样死在了村口的大树下。 那天,郭绍绪刚好经过,看到这一幕,他的双眼通红,握紧的拳头因愤怒而颤抖。但他明白,自己的自卫团不过几十人,大多数还是老弱,根本不是训练有素的日军的对手。正面冲突只会带来更多无辜百姓的死亡。 就在那时,一个计划在郭绍绪脑海中逐渐成型。他开始频繁出入日军营地,背负着"汉奸"的骂名,忍受着乡亲们的白眼和唾弃。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一切都是为了等待一个机会,一个能为死去的同胞复仇的机会。 如今,机会终于来了。日军第三大队刚从周边村庄"扫荡"归来,大内义弘正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而今天,按照日军的安排,本是他们的休假日,大部分士兵都散去寻欢作乐,只剩下几名军官留守。 下午三点整,白元镇的天气依然燥热。自卫团团部前,郭绍绪身着整洁长衫,带着几名"随从"站在大门口迎接贵客。远处,大内义弘领着七名日军军官大摇大摆地走来,腰间的武士刀反射着刺眼的阳光。 "欢迎各位长官光临寒舍,"郭绍绪弯腰鞠躬,脸上堆满了谄媚的笑容,"今日设宴,为诸位庆贺扫荡大捷。" 大内义弘轻蔑地看了郭绍绪一眼,连一句客套话都懒得说,直接带着手下走进了团部大院。他没有注意到,郭绍绪眼中闪过的一丝冰冷杀意。 团部内,一张长桌已经摆设完毕。桌上山珍海味一应俱全:新鲜的海参、肥美的鲍鱼、上好的山笋...这些都是郭绍绪前一天特意派人从洛阳城采购回来的。十里八村最好的几位厨子在后厨不停忙碌,一道道热气腾腾的菜肴源源不断端上桌来。 日军军官们大快朵颐,推杯换盏。美食和酒水渐渐冲淡了他们的警惕心。大内义弘的脸已经涨得通红,他举起酒杯,用蹩脚的中文向郭绍绪夸耀着自己的"战绩"。 "上次扫荡,抓到二十多个支那人,全部杀光!"大内义弘大声笑着,"你们中国人就该这样被教训!" 郭绍绪强忍怒火,陪着笑脸不断向日军军官敬酒。他的目光不时瞟向挂在墙上的老式挂钟,时针已经指向了五点。 日军军官们醉意渐浓,动作变得迟缓。大内义弘摇晃着站起身,声音含糊地说道:"郭团长,你这个汉奸,比其他人强...至少会办酒席..." "大队长阁下过奖了,"郭绍绪站起身,做出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还有最后一道特色菜,请各位品尝。" 他轻轻拍了三下手。几名"侍者"迅速进入房间,手里却不是托盘,而是藏在腰间的手枪。与此同时,团部外的窗户下,几名自卫团成员悄无声息地爬上窗台,架起了早已准备好的步枪。 "最后一道菜叫'花生米',"郭绍绪突然不再谄媚,他的声音冰冷而坚定,"尝尝我们中国人的'花生米'吧!" 大内义弘混沌的大脑还没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一阵密集的枪声已经在房间内炸响。子弹如雨点般射向毫无防备的日军军官。没有人能够反抗,也没有人能够逃脱。短短几秒钟内,所有的日军军官,包括大内义弘在内,全部倒在了血泊中。 当枪声停止,整个房间陷入一片死寂。郭绍绪走向大内义弘的尸体,看着那张曾经狂妄的脸上凝固的惊恐表情,他想起了被日军虐杀的同胞,想起了那些被毁坏的庄稼地,想起了那条被活活咬死的可怜工人。 "是时候公开抵抗了,"郭绍绪对周围的自卫团成员说道,"从今天起,我们不再伪装。" 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伊川县。曾经被误认为是"汉奸"的郭绍绪,一夜之间成了抗日英雄。这场智取日军的行动,极大地鼓舞了当地百姓的抗战信心。
1943年,新四军活捉了国民党副总司令韩德勤,陈毅愁眉不展,想装作不认识放他走,
【4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