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4月10日发文说:“鉴于中国对世界市场缺乏尊重,我特此将美国对华征收的关税提高至125%,立即生效。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最终会意识到,剥削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日子已不可持续,也不再可接受。 特朗普这次对中国加征 125% 关税的动作,看似是 “火山爆发式” 的强硬表态,实则藏着更深层的博弈逻辑。 咱们先看表面,他在社交媒体上直接开炮,指责中国 “不尊重世界市场”,还把关税飙到历史新高,这明显是想通过极限施压逼中国让步。 但仔细琢磨就会发现,这背后既有选举周期的考量,也有对国内矛盾的转移,更透着一种 “打肿脸充胖子” 的无奈。 从政策设计来看,特朗普玩的是 “区别对待” 的把戏。他一边对中国猛加税,另一边却给其他 75 个国家开了绿灯 —— 暂停 90 天关税加征,还降低 10% 的互惠关税。 这种 “胡萝卜加大棒” 的组合拳,说白了就是想分化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关系。他可能觉得,只要让其他国家尝到甜头,就能孤立中国,让中国在谈判中妥协。 但现实是,中国和这些国家的贸易关系不是靠关税就能轻易切断的,尤其是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2024 年中国对这些国家的进口额占比已经超过 53%,美国这点小恩小惠根本动摇不了大局。 更深层的动机,得从美国国内政治生态找答案。现在特朗普的支持率在民调中已经跌到 42%,反对率高达 53%。他急需通过制造 “对华强硬” 的形象来巩固基本盘,尤其是铁锈地带那些受全球化冲击的选民。 但这种做法其实是在 “拆东墙补西墙”。美国前财政部长萨默斯早就警告过,这么搞可能让美国损失数万亿美元,200 万人失业,每个家庭收入减少 5000 美元。 更讽刺的是,加州州长纽森公开反对关税,甚至呼吁其他国家对加州民众免征相关关税,这说明特朗普的政策连自家后院都起火了。 从经济层面看,特朗普的算盘完全打错了。中国对美出口的 70% 商品都被纳入了这次加税范围,从智能手机到工业机械,从光伏组件到稀土材料,几乎涵盖所有关键领域。 但中国不是 2018 年的中国了,咱们的产业链韧性和市场多元化已经今非昔比。2025 年 1-2 月,中美贸易额同比还增长了 3.5%,这说明美国消费者对中国商品的依赖程度远超特朗普想象。 而且中国的反制措施也很精准,对美加征 84% 关税,直接冲击了美国的煤炭、液化天然气和农产品出口。 更绝的是,中国还把美国光子公司等 12 家实体列入出口管制清单,这招 “技术反制” 直接打到了美国的痛处。 国际社会的反应更是让特朗普难堪。欧盟直接对美加征 25% 关税,涉及钢铁、铝、摩托车等 210 亿欧元的商品。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和越南总理范明政也公开反对贸易战,强调多边主义的重要性。 就连美国的盟友日本,虽然加入了 AUKUS,但在贸易问题上也保持谨慎,毕竟日本对美出口的汽车和电子产品同样面临被加税的风险。这种 “四面楚歌” 的局面,让美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孤立感越来越强。 更要命的是,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在法律层面也站不住脚。美国新公民自由联盟已经提起诉讼,指控他违反《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没有经过国会审议就擅自加税。 佛罗里达州的企业也把他告上法庭,指出这种单边行动破坏了美国的法治传统。这些法律挑战一旦成功,特朗普的关税政策随时可能被推翻,这就像一颗定时炸弹,让整个政策的稳定性大打折扣。 再看看特朗普的 “软” 的一面。他在提高关税的同时,还释放了 “希望中国改变” 的信号,这其实是给自己留后路。 他心里清楚,把关税提到 125% 这种 “自杀式” 税率,最终伤害的还是美国企业和消费者。苹果公司股价暴跌 20%,沃尔玛的 T 恤价格可能翻倍,这些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所以他需要找个台阶下,既保持强硬姿态,又不把谈判大门完全关上。这种矛盾心理,恰恰暴露了他政策的脆弱性。 说到底,特朗普的这套 “软硬兼施” 本质上是一种政治赌博。他想用短期的关税冲击换取长期的谈判优势,但却低估了中国的反制能力和国际社会的反应。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贸易战没有赢家,2018 年的那场较量已经证明,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的最终成本,70% 都转嫁到了美国企业和消费者头上。 现在特朗普变本加厉,只会让美国经济雪上加霜。更讽刺的是,他在军事上搞 AUKUS 围堵中国,经济上又打贸易战,这种 “双线作战” 的策略,只会让美国的战略资源更加分散,最终落得个 “偷鸡不成蚀把米” 的下场。
特朗普4月10日发文说:“鉴于中国对世界市场缺乏尊重,我特此将美国对华征收的关税
谈天鉴夕朝
2025-04-11 10:41:51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