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连长刘玉明转业离队,经过汽车站时,遇到了衣衫褴褛的女乞丐。他视而不见

何以为知吖 2025-04-10 15:52:54

1950年,连长刘玉明转业离队,经过汽车站时,遇到了衣衫褴褛的女乞丐。他视而不见地继续往前走。然而,在他登上汽车的那一刹那,他却忍不住回头望去,竟然看见那位女乞丐正拼命地追赶着车子…… 1947年,山东解放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战争压力。国民党军队集中了24个整编师约45万兵力,对山东解放区实施重点进攻。在这危急时刻,沂蒙山区的人民纷纷行动起来,投入到全力支援前线的队伍中。 蒙阴县烟庄村的梁怀玉就是其中的一员。作为村里青年妇女识字班的班长,她不仅自己积极参与支前工作,还带动更多年轻人投身革命。当时,村里正在进行参军动员会,许多青壮年犹豫不决。站在人群中的梁怀玉突然挺身而出,以自己的终身大事作为号召:"谁当兵谁光荣,谁第一个报名我就嫁给谁。" 很快,村里的青年刘玉明第一个站了出来,坚定地表达了参军的决心。梁怀玉信守承诺,亲手给刘玉明戴上大红花,随后目送他跟随大部队离开村庄,奔赴战场。 刘玉明离开后,烟庄村的村干部和大部分青壮年都随军支前,村里的生产和日常生活面临着巨大挑战。梁怀玉与张玉梅、公方莲、伊廷珍、杨桂英、冀贞兰、伊淑英等姐妹们挺身而出,毅然承担起了筹粮草、烙煎饼、缝军衣、救伤员的繁重任务。 在孟良崮战役前夕,上级下达了两天内为部队烙5000斤煎饼的紧急任务。面对这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梁怀玉和姐妹们带领村里妇女们挑灯夜战,彻夜不眠。她们推磨辗粮,调面烙饼,一夜之间,平均每人烙饼60斤。此外,在短短半个月内,她们还为部队战士洗衣8000多件,做军鞋300多双。 当战事最为激烈时,梁怀玉和姐妹们没有退缩。当得知部队需要在汶河上架设一座浮桥时,她们在男劳力稀缺的情况下,拆下家中的门板,肩扛手举,冒着齐腰深的河水,搭起了一座坚固的"女子火线桥",保证了部队顺利通过。1947年6月,《鲁中大众》报以《妇女支前拥军样样好》为题,称赞她们为"拥军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 当孟良崮战役取得全面胜利后,刘玉明随部队继续北上作战。1948年,在淮海战役中,他不幸受了重伤,与部队失去联系,音信全无。然而,梁怀玉始终坚守着对他的承诺,一边照顾刘玉明的父母,一边继续参与支前工作。 随着解放战争的深入,梁怀玉家乡遭遇了一系列自然灾害。1949年解放后,连续的旱涝灾害使本就贫瘠的山区雪上加霜。加上她要照顾年迈多病的公婆,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更雪上加霜的是,村里传来刘玉明在战场上牺牲的消息。尽管如此,梁怀玉内心深处始终不愿相信这个消息。 1950年的一天,衣衫褴褛的梁怀玉又一次在汽车站附近乞讨,一位转业军人从她身边匆匆走过,视而不见。就在那位军人登上汽车的一刹那,梁怀玉仿佛认出了什么,她拼命地追赶着即将启动的汽车... 1950年初,国内大部分地区已经解放,人民开始了和平建设的新生活。在一家后方医院里,刘玉明经过长期治疗,伤势已经有所好转。在淮海战役中,他曾身负重伤,失去联系,被转送到后方医院。由于表现突出,他已晋升为连长,但伤残程度较重,影响了继续服役的能力。 经过组织批准,刘玉明决定转业回乡。临行前,医院首长特意找他谈话,告诉他山东老家情况不容乐观。解放后的沂蒙山区接连遭遇自然灾害,烟庄村等地不少村民生活困难,有些人甚至流离失所到城里谋生。首长关切地提醒他回乡后要做好准备,应对可能面临的困难。 带着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憧憬,刘玉明收拾好简单的行囊,踏上了归途。 刘玉明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来到了临沂汽车站。长期的伤痛和奔波让他疲惫不堪,只想尽快坐上回乡的汽车。 就在他准备购票时,一位衣衫褴褛的女乞丐向他伸出了手。刘玉明只是匆匆一瞥,并未停留,继续向前走去。 拿到车票后,刘玉明登上了开往蒙阴方向的汽车。就在汽车即将启动的一刹那,一他回头望向窗外。他惊讶地看到那位女乞丐正拼命地追赶着车子。 尽管岁月和苦难已经让她的面容变得憔悴不堪,但那双眼睛却如此熟悉。刘玉明猛然意识到,那竟是三年未见的梁怀玉!他立即喊停汽车,跳下车冲向梁怀玉。 回到村里后,他们举行了简朴的婚礼,正式结为夫妻。婚后,他们立即投入到家乡重建的工作中。刘玉明凭借在部队学到的知识和组织能力,很快成为村里的骨干力量,后来担任了村干部,带领村民恢复生产。 梁怀玉则继续发扬"沂蒙六姐妹"的精神,组织村里妇女开展生产自救。她把当年支前的干劲用在了建设家园上,成为当地妇女生产队的带头人。

0 阅读:1168

评论列表

一颗青松

一颗青松

16
2025-04-10 17:03

作为临沂人为他们点赞致敬!

何以为知吖

何以为知吖

温度,新知,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