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底,焦裕禄向组织申请回山东老家看望老母亲。他找到县长程世平,面露难色地

看历史浮沉吖 2025-04-10 09:08:07

1963年底,焦裕禄向组织申请回山东老家看望老母亲。他找到县长程世平,面露难色地说:“老程,能借我点钱吗?三四百元就够了。”程世平点了点头。当他看到焦裕禄一直打哆嗦,竟然只穿了一件破旧的空心棉袄,他禁不住红了眼眶。 1946年,焦裕禄离开山东淄博参加革命工作,从此踏上了为人民服务的漫长征程。十七年来,他辗转各地,一心扑在革命事业上,未曾回乡探望年迈的母亲。直到1963年底,已经担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的焦裕禄,才经组织批准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 当时的兰考县正饱受"风沙、盐碱、内涝"三害困扰,百姓生活困难。焦裕禄上任后带领干部群众开展了艰苦的治理工作,经过不懈努力,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风沙开始减少,盐碱地有所改良,内涝问题也得到一定控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组织批准了他的探亲申请。 焦裕禄在申请回乡前几天,仍然坚持工作在一线。他顶着寒风步行在兰考的田间地头,查看泡桐树的种植情况,了解麦田的生长状况。夕阳西下时,他站在田埂上远眺,想起了远在山东的母亲,思绪万千。多年来,他心里一直惦记着母亲,可革命工作总是让他难以抽身。 临行前,焦裕禄找到了兰考县县长程世平。在县长办公室里,他面露难色地说:"老程,能借我点钱吗?三四百元就够了。"程世平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答应下来。 寒冬腊月,北风呼啸。程世平注意到焦裕禄不时打哆嗦,仔细一看,发现他竟然只穿了一件破旧的空心棉袄,衣服上打着补丁,早已褪色。这位日夜操劳的县委书记连一件像样的御寒衣物都没有。程世平禁不住红了眼眶,随即坚决要求焦裕禄必须添置一件新衣服。 "你这样回去,让你母亲看到得多心疼啊!"程世平劝道,"我有些布票,你拿去做件衣服吧。"焦裕禄连连摆手,说自己这身衣服还能穿,不想浪费国家资源。两人一番推让后,程世平硬是拉着焦裕禄去了街上的布店,为他选购了一块价格便宜的布料。 程世平暗中还联系了焦裕禄老家的一位朋友,了解了焦家的情况。得知老人家生活清苦后,他准备了一些山东老家特有的小吃和一些生活用品,悄悄塞进了焦裕禄的行李中,作为给老母亲的礼物。 在家乡的半个月里,焦裕禄不仅陪伴母亲,还关心家乡的变化。他走访了村里的田地,询问乡亲们的生活状况,并将自己在兰考治理"三害"的经验与村里的干部分享。尽管只有短短半个月的时间,他却充分利用每一天,既尽了孝心,又不忘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 半个月后,焦裕禄依依不舍地告别了母亲和乡亲们,迫不及待地返回了兰考,继续他未完成的事业。 从山东老家回到兰考后,焦裕禄立即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他带领干部群众继续与"三害"作斗争,走遍了兰考1800平方公里的土地,足迹遍布每个角落。然而,辛勤工作的背后,是他日益严重的健康问题。 随着病情加重,焦裕禄先是在开封医院接受治疗,但他心系兰考工作,总想着尽快回去。在医生和组织的再三劝说下,他被送往河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后又转至北京医院进行更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专家会诊后确定焦裕禄已是肝癌晚期,生命最多只剩下20天。为了不让他失去斗志,医生给了他一张写有"慢性肝炎,注意休息"的虚假病例。最终,他又回到了河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继续治疗,自己选择住在普通病房中,不愿透露自己的身份。 每当兰考县的同志前来探望,无论疼痛有多剧烈,他总是强撑着起身相迎,脸上挂着笑容,详细询问兰考"三害"治理的最新进展,几乎不谈自己的病情。这种精神力量让所有人敬佩不已。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焦裕禄多次托人联系兰考县委的新闻干事刘俊生。当刘俊生赶到医院,向他汇报兰考近况时,焦裕禄听到小麦长势良好的消息,激动之下竟然昏了过去。醒来后,他拉着刘俊生的手,气息微弱地说他梦见兰考小麦丰收,并请刘俊生回去后一定要捎一把秦寨碱地上的麦穗给他看看。 面对剧烈的疼痛,医生想给他注射吗啡缓解,但被焦裕禄婉拒了。他得知一个病区只有两三针吗啡,舍不得用在自己身上,更不愿看到其他病友受苦。他还多次请求医生不要给他使用昂贵的药品,省下钱用在更需要的地方。 1964年5月14日,生命的最后时刻即将到来。焦裕禄摘下戴了多年的手表,交给女儿焦守凤,告诉她自己只能留给她党的事业和《毛泽东选集》。他还嘱咐妻子徐俊雅要生活艰苦,不要随便向组织伸手要东西。 焦裕禄去世后,同志们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在病床枕下发现了两本书:一本是《毛泽东选集》,一本是《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两本被翻阅得泛黄的书籍,见证了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精神追求。 在兰考朱庄,焦裕禄亲手种下的那株泡桐树,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当地群众亲切地称它为"焦桐"。每当兰考人民看到这棵大树,都会想起那位穿着破旧棉袄、为他们拼尽全力的好书记。

0 阅读:0
看历史浮沉吖

看历史浮沉吖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