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仅仅只有12岁的小姑娘嫁给了一个21岁的男子,但是在结婚三天之后男子就打仗了,一直苦苦等了87年,只为等待自己丈夫归来。
在段桂秀的眼中王金长是一个非常守信,而且是一个诚实可靠的人。此后的岁月当中,她对于王金长的称呼一直都是金长哥哥。觉得各方面都很合适,两人也是很顺利的结婚了。
原本以为两个人结婚之后能够天长地久的生活在一起,过上平稳幸福的日子。但当时的特殊时代,导致许多老百姓想要过平稳的日子,其实也是一种奢望。
王金长决定参军报效国家,临走的时候王金长专门给段桂秀人交代自己是跟共产党打仗去了,大概过三五年就会回来,让段桂秀在家里安心的等自己。
从此之后段桂秀就一直在家里安心的等待王金长,但是这一等就是将近90年。之所以段桂秀如此坚持的等待王金长是因为她相信自己的金长哥哥不会骗自己的,对方之所以现在还没有回来,可能是由于不识字,所以迷路了。
这一等就是21年,段桂秀收到了王金长的死讯,得到了一封烈士证明,在烈士证明上明确的写着王金长,在1935年的时候就已经牺牲了,牺牲的地点是福建。
县里面的工作人员对于段桂秀家庭也进行了一定的补贴,每个月都发放一定的抚恤金。也正是由于这笔钱的存在,让段桂秀更加坚信自己的金长哥哥没有死,在段桂秀的内心当中认为这笔钱就是因为自己的金长哥哥没有死,所以政府才发放的津贴。
可能在段桂秀的内心的认知当中觉得要是王金长都死了,政府怎么可能每个月给自己花钱,肯定就早就不管自己了。毕竟这种想法放在旧社会是完全正确的。
其实当时身边真正坚持在等待的也只有段桂秀了,因为身边很多人的丈夫也都是在前后的时间段内选择了当兵,后来她们的内心已经接受了自己丈夫牺牲的事实,因此许多女子其实都选择了改嫁。
段桂秀娘家的很多人也都来找段桂秀,希望她赶紧再找一个人搭伙过日子,过上新的生活,不要再这么一直等下去了,但是每当段桂秀娘家来人的时候,段桂秀的选择都是躲在地里面不出来,直到娘家的所有人都走了之后她才出来,通过这种方式无声地在做着抗争。
随着段桂秀的年龄越来越大,在1995年的时候决定领养一个孩子。因为段桂秀觉得如果再不领养一个孩子,后面即使是王金长回来了,自己可能也不能生育了,再怎么也要留一个后。
领养孩子之后,她给孩子起了一个非常特殊的名字,叫做王地长。从她的内心依然认定自己和王金长能够天长地久的生活下去。
如果只是段桂秀一个人想要生活还不是太大的问题,但是有了孩子之后开销各方面就更大了,为了能够赚更多的钱养孩子,段桂秀就只能拼命努力。
当时段桂秀最经常干的事情就是挑煤炭,这可不是一个轻松的工作,每一趟都有上百斤,而且每次的路程空手都需要走半小时,更别提挑重物了,为了维持生计,这条路段桂秀每天都要走将近20趟。
当地民政局的工作人员知道这种情况,也做了一些工作,虽然他们也不愿意告诉老人这个残酷的真相,但是总不能让老人最后离去了,她内心当中一直带着遗憾,所以还是要将真相告诉老人。
但是段桂秀却并不愿意相信,虽然民政局的工作人员也做过许多的工作进行过劝说,但成效并不是特别的明显。
为了验证自己内心的想法究竟是不是真的,老人也曾经前往革命烈士纪念馆,在里面找了一圈之后,并没有找到王金长的名字。
不过后来民政局的工作人员告诉段桂秀这里面的名字并不是全部,如果真的要找到全部名字,还要前往县里面的革命烈士陵园。后来民政局的工作人员陪着段桂秀一起去了革命烈士陵园,知道这一次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老人一大早就起来了。
在革命烈士陵园巨大的纪念碑上,老人找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王金长。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老人趴在纪念碑上久久不能释怀,泪水不断的往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