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熊向晖聊天,提及继承人:以前两个主席都姓毛,现在一个姓毛一个姓刘 1961年9月22日,华灯初上,北京的政治气氛紧张而忙碌。浦寿昌提着皮包出现在北京饭店,神情严肃地对熊向晖说:"毛主席决定明天在武昌会见蒙哥马利,总理要你和我马上坐专机去武昌,让你先向主席汇报主要情况和主要问题,让我明天给主席当翻译。" 几小时后,深夜的东湖格外宁静,远处的珞珈山轮廓在月光下若隐若现。毛泽东的住处灯火通明,他正等待着从北京飞来的特殊汇报。熊向晖踏入房间,看见毛泽东正在阅读一沓厚厚的资料,桌上的烟灰缸里已经堆满了烟蒂。 熊向晖开始汇报蒙哥马利访华期间的细节。他先讲述了蒙哥马利的"战略观察"——在包头和太原,这位英国元帅曾在不引人注意的场合,随机向普通工人、农民和学生提问:"你最拥护谁,你最听谁的指挥?"得到的回答都是"毛主席"。而在西安和三门峡,他又改变了问题:"除了毛主席以外,你最拥护谁?"这些看似随意的提问,实际上是一种"抽样调查"。 "在洛阳,他对我说,中国古代的帝王很聪明,在位时就确定了继承人,这样可以保持稳定。"熊向晖继续讲道,"他还在郑州提到,斯大林没有明确继承人,结果死后出现'三驾马车',局势很乱,最后让'只会用皮鞋敲桌子的赫鲁晓夫'取得权力。" 毛泽东边听边点烟,目光专注,不时插入几句话。听完汇报后,他突然问道:"英文里'继承人'是什么?" "successor。"熊向晖回答,并在纸上写下这个单词。 毛泽东盯着这个单词,若有所思:"'success'这个字我知道,意思是'成功',怎么加上了'or'就变成'继承人'了?这个名词不好,我一无土地,二无房产,银行里也没有存款,继承我什么呀?"他指了指自己的鼻子,"'红领巾'唱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叫'接班人'好,这是无产阶级的说法。" 熊向晖解释说英文中没有与"接班人"完全对应的词,习惯上仍翻译为"successor"。 毛泽东点了点头,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这个元帅过去打仗很勇敢,打败了隆美尔。这次在北京也很勇敢,讲了三原则,谁是我的继承人,为什么他不敢问呀?是不是也像中国人那样犯忌讳?" 毛泽东坐在东湖边的房间里,烟雾缭绕中,他的思路从中国革命的历史直奔世界政治的舞台。他向熊向晖展开了对党内接班人问题的深入剖析。 "蒙哥马利对共产党的事情不那么清楚。共产党没有王位继承法,但也并非不如中国古代皇帝那样聪明。"毛泽东吸了一口烟,目光凝视远方,"我们和苏联不同,比斯大林有远见。在延安,我们就注意这个问题,1945年七大就明朗了。当时在延安是穷山沟,洋人的鼻子嗅不到。" 毛泽东提到1956年的八大,那是一次公开的、大张旗鼓的会议,不同于苏联的秘密操作。"八大通过新党章,里头有一条:必要时中央委员会设名誉主席一人。为什么要有这一条呀?必要时谁当名誉主席呀?就是鄙人。"说到这里,毛泽东用右手食指指着自己的鼻子,这是他的习惯动作。 他接着分析了党内的接班序列:"鄙人当名誉主席,谁当主席呀?美国总统出缺,副总统当总统,我们的副主席还有五个,排头的是谁呀?刘少奇,我们不叫第一副主席,他实际上就是第一副主席,主持一线工作。" 回看1959年的变化,毛泽东说:"前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改名换姓了,不再姓毛名泽东,换成姓刘名少奇,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出来的。以前,两个主席都姓毛,现在,一个姓毛,一个姓刘。过一段时间,两个主席都姓刘,要是马克思不请我,我就当那个名誉主席。" 毛泽东用生动的比喻描述了中国继承问题的透明度:"谁是我的继承人?何须战略观察!这里头没有铁幕,没有竹幕,只隔一层纸,不是马粪纸,不是玻璃纸,而是乡下糊窗子的那种薄薄的纸,一捅就破。" 对比苏联的领导更替,毛泽东指出:"斯大林是立了继承人的,就是马林科夫。不过呢,他立的太晚了。马林科夫是个秀才,水平不高。1953年斯大林呜呼哀哉,秀才顶不住于是乎只有来个'三驾马车'。其实,不是'三驾马车',是'三马驾车'。三匹马驾一辆车,又没有人拉缰绳,不乱才怪。" 转向对生死的坦然态度,毛泽东在与蒙哥马利的会面中说出了"七十三、八十四"的说法。"中国有句话,七十三、八十四,阎王爷不请自己去。"这两个数字背后的文化渊源与孔子活了73岁,孟子活了84岁有关。
毛泽东与熊向晖聊天,提及继承人:以前两个主席都姓毛,现在一个姓毛一个姓刘 196
星河幻曲悠扬
2025-04-10 00:23:55
0
阅读: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