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希珍是彭德怀的警卫员,曾在他身边工作长达12年之久。1978年,已经在四川资阳

星河幻曲悠扬 2025-04-09 23:49:14

景希珍是彭德怀的警卫员,曾在他身边工作长达12年之久。1978年,已经在四川资阳参加工作的景希珍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让他立刻前往北京。原来,这个电话是成都军区打来的,彭老总去世了,军区通知他和綦魁英护送元帅的骨灰去北京。 骨灰盒上的名字不是彭德怀,而是"王川"。 1978年冬日的一个清晨,四川资阳县武装部的办公室里,电话铃声急促地响起。接听电话的景希珍一时愣在了原地,手中的笔掉落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声响。电话那头传来的消息让他瞬间血液凝固—成都军区通知他立即前往成都,护送彭总的骨灰回北京。 "怎么?我们彭总的骨灰在成都!"景希珍的声音中满是难以置信。 没有时间让他细想,景希珍匆忙收拾行装,赶往成都。当他踏入省委会议室的那一刻,只见一个黑扑扑的木板盒子安静地放在桌上,上面庄严地盖着党旗。书记指着这个朴素的盒子说道:"同志们,这便是彭总的骨灰。时间关系,我们来不及举行仪式了。让我们默哀三分钟,向他致敬吧!" 屋内屋外的人们摘下帽子,肃立默哀。啜泣声在静默中显得格外清晰。景希珍和大西南的另一位老同志綦魁英小心翼翼地接过骨灰盒,仔细查看。当他们看到姓名栏上赫然写着"王川"二字时,两人不禁对视一眼,眼中满是复杂的情感。 飞机在云层中穿行,景希珍望着窗外,思绪回到了十三年前。1965年,正是彭老总带着他们来到大西南,开展三线建设。那时的彭老总精神矍铄,充满干劲,向大家许诺:"只要三年,这儿就要大变样。"如今,却要由他们护送彭老总离开。 景希珍轻轻抚摸着木盒,泪水止不住地流下。这个粗糙的木盒,让他想起初见彭老总时,那个简陋的木板棚子和粗糙的木头桌子。从生到死,彭老总都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从未改变。 飞机降落在西苑机场,还未停稳,景希珍便听到了机场外传来的阵阵悲戚哀嚎。彭老总的女儿梅魁和其他家属早已等候在那里。当骨灰盒被小心翼翼地传递到他们手中时,痛不欲生的梅魁和弟妹们一个个哭倒在地。 更让景希珍心碎的是,他看到了彭老总的妻子浦安修。这位坚强的女性此刻也泪流满面。见到她,景希珍和綦魁英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感,两位硬汉子放声大哭起来。 1978年12月24日,中共中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彭德怀、陶铸追悼大会。站在会场中的景希珍感到一种复杂的情感在胸中涌动。悲痛依然在,但长久以来积压在心中的郁结却终于化作了欣慰。彭老总终于得到了应有的敬重和纪念。 景希珍站在省委会议室里,望着那个写着"王川"的骨灰盒,思绪如潮水般涌向1950年的深秋。那年,他刚满十九岁,一个青涩的农村小伙子,忽然被调到了彭德怀的身边。 初见彭老总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朝鲜战场上的那个木板搭成的小棚子里,只有一张简陋的行军床和一个用木头箱子临时垒成的办公桌。彭德怀坐在那里,粗眉大目,整个人方正威严,却又和蔼可亲。当他询问完景希珍的姓名和年龄后,微笑着说:"我们以后就在一块干啦,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成了景希珍十六年追随岁月的起点。 朝鲜战场上,景希珍渐渐了解了这位传奇将军的为人。有一次,空袭警报突然拉响,大家都撤进了山洞,景希珍却发现彭老总不见了。他顾不得头顶的炸弹,冲进彭老总的屋子,发现他正全神贯注地看着作战地图,完全没注意到外面的警报声。景希珍和另一名干部拽着彭老总进了掩体,彭老总这才笑着说:"今天不是你们几个把我搞进洞,我就见了马克思了。" 从朝鲜回国后,1954年彭德怀担任国防部长,景希珍依然跟随左右。彭老总虽位高权重,却始终保持着与群众、与士兵同在的作风。一次在南海岸视察时,听到大堂传来舞会声响,彭老总没去凑热闹,反而走进了正在讨论问题的连队驻地。 战士们见彭老总来了,忙不迭端茶倒水,还特意用被子给他垫了张椅子。彭老总却婉拒了这些"特殊待遇",坐在战士们的矮板凳上,加入他们关于"为什么一些新独立国家老是闹政变"的讨论。当大家都发表完看法,彭老总才慢慢说道:"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的领导不愿意和大家一样坐矮板凳、硬板凳……比你们叫我坐的板凳还高,高得多!"这看似玩笑的话语里,是彭老总对脱离群众危害的深刻警醒。 1959年夏天,彭老总离开国防部,主动向毛主席请缨去农村劳动。搬进北京郊外吴家花园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院子里的花树砍了,改种粮食和瓜果,还亲自研究种植技术。 1965年,彭老总被派往大西南负责三线建设。这是他与景希珍共事的最后时光。彭老总马不停蹄地奔波于各个工厂基地之间,关心工人们的薪水、住房、子女教育等生活细节。

0 阅读:155

猜你喜欢

星河幻曲悠扬

星河幻曲悠扬

星河幻曲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