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拍摄于2018年12月12日上午,海口市。两名死刑犯被执行前的照片,一个是广西博白人朱其义,一个是海南澄迈人王业全。 朱其义出生在广西博白县一个偏远的小村庄,那里山多田少,村民靠种地为生,日子过得紧巴巴。他年轻时就不是个安分的人,瘦瘦的身板,小眼睛总透着一股机灵劲儿。村里人出去打工,他却不愿意吃苦,留在本地琢磨怎么赚快钱。起初,他干些跑腿、倒卖农货的活儿,可这点小钱哪够他花?于是,他开始走歪路,先是偷点粮食家禽,后来学会了骗乡亲的钱,嘴上说得天花乱坠,心里却只想着自己。 慢慢地,朱其义发现边境走私来钱更快,尤其是毒品,简直是暴利。他从一个不起眼的小混混,摇身一变成了毒品网络里的关键人物,专门负责联系供货方和分销商。他脑子活泛,手脚麻利,交易时总能找到藏身的地方。警方第一次抓他时,他靠着对地形的熟悉溜了,胆子反而更大了。到后来,他盯上了氯胺酮这种毒品,拉着王业全一起干,生意越做越大,危害也越来越深。 王业全跟朱其义完全不是一路人。他来自海南澄迈县一个靠海的小渔村,家里世代打鱼,日子虽苦但也平静。他长得高大壮实,满脸横肉,村里人提起他都说他像堵墙。少年时,他就看不上捕鱼这活儿,太累回报又少,干脆跟村里那帮不良少年混在一起,仗着力气大,谁不服就揍谁。长大后,他在县城娱乐场所给人看场子,靠拳头震慑闹事的家伙,日子过得还算滋润。 王业全的转折点来得挺偶然。有一次,他在夜市摆摊时认识了个跑货的人,对方看中他力气大,让他帮忙运“特殊货物”。他没多想就干了,扛着麻袋往车上一扔,拿了钱就走。从那以后,他正式入了毒品运输的行当,靠着蛮力和不讲情面的作风,成了链条里重要的一环。他跟朱其义搭上线后,负责把氯胺酮从供货点运到分销点,俩人配合得挺默契。 朱其义和王业全的犯罪活动主要集中在广东和海南一带,氯胺酮是他们的主打“商品”。这种毒品利润高、市场大,但危害也吓人,能让人上瘾,毁掉一个个家庭。他们分工明确:朱其义负责策划和接头,靠脑子躲避追查;王业全负责运输和威胁,靠拳头保证交易顺利。几年下来,他们的手上沾满了肮脏的钱,也毁了无数人的生活。 2014年,警方接到线报,开始盯上这俩人。朱其义那次差点被抓,但他狡猾得很,愣是跑了。王业全也仗着自己胆大,照干不误。他们的嚣张气焰一直持续到2015年,警方终于下定决心收网。那年2月,朱其义在琼州海峡一艘船上被便衣警察逮个正着,王业全也在海口一间出租屋里被抓。两人被捕时,查出来的毒品数量让人咋舌,直接和间接害的人更是数不过来。 被捕后,朱其义和王业全的罪行被彻底挖了出来。他们贩卖和运输的氯胺酮,不仅让自己发了财,还让无数人深陷毒瘾,社会危害极大。法庭上,证据摆得清清楚楚,朱其义作为主谋,又是累犯,罪责最重。王业全虽然是从犯,但参与了好几起大交易,也跑不掉。法院没给他们留任何余地,判了死刑。 2018年12月12日早上,这俩人的生命走到了尽头。海口市刑场执行时,天空灰蒙蒙的,空气里透着寒意。那张照片拍的就是他们被押到刑场前的最后一刻,成了他们罪恶一生的终点。这次执行不仅是给他们俩的惩罚,也是对毒品犯罪的一次重击。 朱其义和王业全的故事听着挺唏嘘,但细想又挺值得琢磨。他们一个靠脑子,一个靠拳头,走上了同一条不归路。毒品这东西,诱惑是大,可代价更大。他们贪图快钱,结果把自己搭了进去,还害了别人。有人说,人生就像走钢丝,一步错就可能摔得粉身碎骨,这俩人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这事还不只是他们个人的悲剧。毒品犯罪的危害,远不止毁了几个瘾君子,它能让家庭破碎,能让社会不安定。朱其义和王业全不过是冰山一角,背后还有更多人在这条路上挣扎。他们的结局告诉我们,法律不是摆设,干这行迟早得还。 这俩人的故事,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人性的贪婪和脆弱。朱其义从农村小子变成毒贩,王业全从渔村少年变成帮凶,路是自己选的,后果也得自己扛。毒品这玩意儿,碰不得,沾上就是万丈深渊。他们的死,不是让人看热闹,而是提醒大家警醒。社会要安宁,靠的是每个人都守住底线,别让贪念把自己毁了。
1991年,云南20岁美女陶静因帮男友贩毒又独自揽下罪名而被判死刑。即将执行枪决
【2评论】【3点赞】
叫什么名字啊
这种人最适合水刑
早晨金色的阳光
善恶到头终有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