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38岁的利比里亚总统多伊光着身子瘫在地上,耳朵被割掉了,满脸痛苦

落叶随风呀 2025-04-09 10:34:37

1990 年,38 岁的利比里亚总统多伊光着身子瘫在地上,耳朵被割掉了,满脸痛苦,嘴里一直喊着,可周围的人都不理他。 1980年的某个凌晨,利比里亚的权力结构在一夜之间被撕裂成碎片。原本位高权重、主导国家百余年的美裔黑人政权,被一个只受过小学教育的下士多伊连人带制度一并掀翻。 这个非洲西岸的小国,名字意为“自由之地”,可历史却几乎未曾让它自由过。利比里亚是一个典型的被制度和身份绑架的国家:表面上模仿美国体制,有宪法,有议会,有选举,甚至首都也叫蒙罗维亚,以美国总统门罗之名命名。 土著黑人世代为农,居住在偏远乡村,缺乏教育与医疗;而自美国迁来的黑奴后代,却凭借文化优势与对西式政治的掌控,牢牢霸占着政府高位和经济命脉。 1979年,托尔伯特政府为了鼓励国内农业生产,宣布提高进口大米价格。大米暴动随即爆发,政府选择用枪口回应民怨,一夜之间,尸体堆积在蒙罗维亚街头。托尔伯特原本想要“稳定局势”,却反将自己送上绝路。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多伊浮出水面。彼时的他不过是国民警卫队中的一名士兵,既没有革命导师的头脑,也没有军事将领的魄力。但他有一股狠劲儿,更重要的是,他看清了利比里亚社会最深处的那道裂痕,不再是权力斗争,而是族群隔离。 没有军队协作,没有战略布局,多伊只是带着16个士兵,摸黑冲进总统府,在托尔伯特还没反应过来之前,拿刀直接解决了问题。政权更替,就在这样粗暴的“手工操作”中完成了。 多伊的上台,初看像是“土著黑人终于翻身”,但现实却远没有想象中美好。他并没有能力真正修复这个国家被撕裂的肌理。血腥政变之后的利比里亚,看似换了领导者,但从未脱离动荡的阴影。 掌权之初,多伊着手清洗前政权的势力。他逮捕了13名前政府高官,将他们带到海滩,在"人民法庭"的裁决下处以极刑。在烈日下,这些曾经叱咤风云的权贵赤身裸体地被绑在木桩上,成为士兵和民众泄愤的对象。 为了巩固政权,多伊一方面加大了对政敌的镇压力度,另一方面也对军队大开财库。他从85美元涨至250美元的军人工资,对那个年代的利比里亚而言是一个令人咋舌的数目。为支撑庞大开支,多伊开始肆意掠夺国家资源。铁矿石、橡胶等大宗商品被以低价卖给外企,多伊从中获取巨额回扣;来自美国的经援,也被他据为己有。然而这些财富并未让普通民众受惠,反而使得贫富悬殊日益加剧。 在多伊统治的十年间,利比里亚并未迎来曙光。相反,这个饱经战乱的西非小国更加动荡不安。1990年,38岁的多伊光着身子瘫在地上,耳朵被割掉了,满脸痛苦,嘴里一直喊着,可周围的人都不理他。 折磨还在继续。多伊虚弱的身躯被摆弄成各种屈辱的姿势,士兵们用刀在他身上肆意割划,最后甚至对他实施了宫刑。他们向这个不久前还作威作福的暴君投掷石块,吐口水,以泄心中之恨。 在几乎不间断的折磨下,多伊最终支撑不住,在担架床上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他的死亡,标志着一个暴虐时代的终结,却并未给利比里亚带来和平。内战继续肆虐,泰勒建立的新政权同样暴虐腐败。直到2003年,因战争罪被捕的泰勒才为自己的恶行付出代价。 经历了多伊和泰勒的双重蹂躏,利比里亚满目疮痍。战后重建之路漫长而艰难,即便在非洲首位女总统瑟利夫的努力下,这个国家的伤口仍需时日方能愈合。教育匮乏,经济困顿,社会矛盾重重,这是战争留给利比里亚的创伤。

0 阅读:0
落叶随风呀

落叶随风呀

恰饭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