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山西运城一村民夜里醉酒,误入一座阴宅,把玩陪葬物时,突然发现有一个妇女,正扶着一扇朱红色大门探头向他微笑。 在山西运城的稷山马村,埋葬着曾经显赫一时的段氏家族。这些砖砌墓葬,外观虽不起眼,但里面藏着的,却是宋金时期一段医药世家的荣光与血泪。 段家原是北宋皇室倚重的御医家族,从赵匡胤起便深得皇恩。他们负责为宫廷提供药膳和治疗,还垄断了部分皇家药材供应。医道精深之余,段家还兼擅食疗,讲究“药食同源”,将治疗之道与饮食调养结合得近乎艺术。 随着靖康之耻发生,北宋灭亡,段家不得不从中原辗转迁往山西避祸。到了南宋年间,他们在山西重新扎根,依旧行医济世,颇得民间敬重。蒙古士兵大举南下,由于水土不服,大量感染疾病。得知山西有段氏医家,他们派人前来索要药材与治疗,但段家人宁死不为异族服务。结果,整个家族遭到灭门,延续百年的医脉就此断绝。 但段家人的智慧,并未随着血火一同湮没。在他们被杀前,家族长者早已将珍贵的药膳方以砖雕形式隐藏在墓室之中。《贯通食补汤方》《贯通宴锅汤方》《贯通妇疾汤方》等名方,被巧妙刻于砖石之间,仿佛是一场与时间的赌局。他们明知风雨将至,却仍试图以文化的方式,与后人遥遥对话。比起以纸墨记载的医书,这样的“刻石传方”,更具隐秘性,也更容易在战乱中保全。 墓室内的砖雕,除了药方,还有大量关于戏曲场景的描绘,场面栩栩如生,人物动态传神。戏台上的锣鼓、胡琴、表演者的身姿、观众席上的神情,哪怕是配角的一个转身,都雕刻得细腻入微。 从“孝养家”的家风,到“食养生”的调养理念,再到“戏养神”的精神追求,段家在上千年前就已构建出完整的生活哲学。而今人重提养生、重视家庭、追求精神生活,其实不过是对那段历史的再次回响。 回到1973年的一个夜晚,山西运城的一位村民喝得酩酊大醉,在酒意的驱使下,他竟然误打误撞地闯入了一座阴森森的古墓。也许是酒壮怂人胆,他在墓中四处游荡,甚至还把玩起了那些精美的陪葬品。然而,就在这时,他突然发现有一个身着古装的妇女,正扶着一扇朱红色的大门,向他露出诡异的微笑。 即便是在酒精的作用下,面对这样的场景,村民也吓得魂飞魄散。他慌不择路地逃出了古墓,趁着月色,跌跌撞撞地回到了家中。尽管紧闭门窗,点起火盆取暖,但那骇人的情景却久久难以平复,他浑身发抖,心惊肉跳。 第二天,有人来到村民家中,发现他仿佛陷入了可怕的梦魇,无论如何呼唤都无法将他唤醒。他不仅浑身颤栗,嘴里还不停地呢喃着听不清的梦话。消息传开后,越来越多的乡亲赶来探望,有眼尖的人发现,村民的手中似乎紧紧攥着什么东西。众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掰开他僵硬的手掌,一个精致的人形陶俑从中滑落。 村民足足昏迷了好几天,高烧不退,这才渐渐有了好转的迹象。当他终于恢复意识,乡亲们迫不及待地询问他究竟遭遇了什么。村民回想起那晚的经历,仍然心有余悸。原来,他在古墓中看到了一个十分精美的小陶俑,随手把玩了起来。而后看到那个对他微笑的古装妇人,慌乱之中,就把陶俑带了出来。 消息在十里八乡不胫而走,引起了许多猜测和议论。有人说这是墓中亡灵显灵,惩罚了扰清宁的村民;也有人认为是村民做了亏心事,遭到了报应。种种传言愈演愈烈,甚至有了神鬼色彩。这座神秘的古墓和其中的微笑女子,成为了当地一个谜一般的存在,令人既好奇又恐惧。 随着谣言的广泛传播,这座神秘的阴宅引起了考古专家们的注意。他们决定亲自探查这座古墓,一探究竟,以期揭开谜团,平息众说纷纭的传言。专家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村民的带领下,来到了那座阴宅的入口处。 当他们步入这座宏大的地下四合院时,眼前的景象令他们惊叹不已。四周的砖雕栩栩如生,夫妇开宴,身边还有孩童嬉戏;艺人在台上表演,乐队在一旁伴奏。各种花鸟鱼虫,甚至连石狮子都栩栩如生。置身其中,仿佛穿越回了宋金时期,亲身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生活气息。 专家们继续深入墓室,突然,一扇朱红色的大门映入眼帘。门虚掩着,一位妇女探头而出,向他们微笑。即便有了心理准备,专家们也被这栩栩如生的一幕震撼了。经过仔细观察,一位专攻宋金时期考古的专家指出,这是当时流行的"妇人启门"砖雕,是一种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至此,所谓"墓主显灵"的谣言才算破解。 除了这座惊艳的马村砖雕墓,考古队伍又相继发现了13座规模宏大、雕工精湛的墓葬,总共14座,堪称目前所发现的砖雕墓葬之最。据考证,这些墓葬属于段氏家族。尽管他们并非皇亲国戚,却能享此殊荣,皆因其先祖曾是深得宋皇赵匡胤信任的御医。 段氏家族曾经辉煌了百余年,直到因战乱被迫离开京城,在山西定居。即便是在衰落之后,积累的财富仍然令他们能够修建如此气势恢宏的墓葬。可惜的是,在金人入侵之后,段氏后人因拒绝为敌人诊治,惨遭灭族。段氏医术也就此失传,只有石刻医方得以保存。
“不愧是碳水大省!”上海,女子分手没多久,认识了一位山西的男友,不料,一年的时间
【14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