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关东军安排溥杰,迎娶日本皇室女子嵯峨浩时,两个人都非常排斥。可是双方正式见面后,嵯峨浩竟与溥杰一见钟情,日后成了一对恩爱夫妻。 1961年3月的广州火车站,人头攒动。从日本远道而来的嵯峨浩抱着一个小小的骨灰盒,焦急地在站台上张望。她已经16年未见丈夫溥杰,心中既忐忑又期待。在周恩来总理的特别关照下,这位日本贵族女子终于获准来到中国,与她的中国丈夫团聚。 人群中,一位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快步走来,他一眼就认出了自己的妻子。"浩!"溥杰喊出这个朝思暮想的名字。嵯峨浩的眼泪瞬间夺眶而出,十六年的分离,无数个思念的日日夜夜,终于在这一刻画上句点。 谁能想到,这对跨越国界的恩爱夫妻,最初竟是一场被双方排斥的政治联姻? 回到1936年,关东军对溥杰的婚事做出了精心安排。他们起先为溥杰选中了日本皇室的女子,但日本皇室禁止与外族通婚。经过筛选,他们最终确定了日本明治维新名臣嵯峨公藤的孙女嵯峨浩作为人选。这位出生于1914年的贵族女子,气质高贵,容貌秀丽,是关东军眼中完美的政治棋子。 溥仪得知这个消息后,惶恐不安。作为伪满洲国的末代皇帝,他深知关东军的用意——若他这个傀儡不听话,就可以用有日本血统的侄子来取代他。更令他担忧的是,溥杰17岁时就已经与端康太妃的侄女唐怡莹结了婚。这桩由太妃指婚的婚姻并不幸福,两人一直分居,但毕竟名分在身。 "必须同日本女子结婚,不容置疑,这是军方的安排。"溥仪的"秘书"吉冈安直传达了关东军的最后通牒。在关东军的强压下,唐怡莹被迫与溥杰解除婚约,由她弟弟代为签署了离婚声明。 此时的嵯峨浩同样对这门亲事充满抵触。作为嵯峨家的掌上明珠,她从未想过要嫁到异国他乡。但在前任关东军司令本庄繁的亲自说媒下,嵯峨家不得不勉强同意让女儿与溥杰见面。 1937年1月,在东京的相亲现场,本应尴尬的氛围却因两人的第一次目光接触而改变。戴着眼镜的溥杰,身着笔挺军装,谈吐温文尔雅,流露出一种儒雅的学者气质;而嵯峨浩的优雅从容也让溥杰眼前一亮。本打算走个形式的两人,意外地被对方吸引,命运的齿轮就此悄然转动。 1937年4月,东京迎来了一场特殊的婚礼。虽然宾客只有五百余人,但都是日本皇亲国戚和政界要人。新郎溥杰英姿挺拔,新娘嵯峨浩优雅动人。关东军甚至将婚礼现场拍成电影,空运回长春送给溥仪观看。表面上看,这是一场满日亲善的政治联姻,但两颗真心却在政治漩涡中找到了彼此。 八月,溥杰军校毕业返回长春,嵯峨浩随后告别亲友来到这个陌生的国度。当她踏入溥仪的帝宫时,迎接她的是一片冰冷和猜疑。溥仪视她为关东军派来的间谍,时刻提防着这位日本弟媳。有一次,嵯峨浩精心准备了一桌日式西餐送给溥仪,溥仪却怀疑有毒,不敢下筷。正当他纠结时,一名随从进来求见,溥仪便装作刚吃过的样子,怂恿随从品尝"剩菜",暗中试毒。 1938年3月,关东军强迫溥仪签下《帝位继承法纹应击》,规定伪满洲国皇位由溥仪子嗣继承,无子则由兄弟及其后代继承。这意味着,如果嵯峨浩生下男孩,那孩子将成为皇位继承人,随时可能取代溥仪。当得知嵯峨浩怀孕后,溥仪整日闭门不出,向祖先祈祷她能生下女儿。 当嵯峨浩第一次产下女儿时,溥仪悬着的心终于放下,立刻送去丰厚补品。关东军虽不满意,但仍要求他们再生一个孩子。当嵯峨浩第二次又生下女儿时,溥仪再次欣喜若狂,认为是祖宗显灵保佑。两个小侄女——爱新觉罗·慧生和爱新觉罗·嫮生,竟成了溥仪最喜爱的人,他常常让她们进宫陪伴,坐在身边玩耍。 嵯峨浩一心融入中国文化,学习汉语和民俗,甚至对关东军控制满洲国的行径感到不满。她曾坦言:"我作为一个日本人感到很难过,我很想当个中国人,当上中国人后我就可以大胆的痛骂日本人,我要同他们一起空仇敌忾地伸张正义。" 1945年8月,日本战败,伪满洲国解体。在沈阳机场,溥仪和溥杰被苏联红军逮捕。兄弟俩被关押一段时间后遣送回国,而嵯峨浩和次女在1947年随部队返回日本。命运无情地拆散了这对夫妻。 在日本期间,大女儿慧生与一名日本青年相恋。嵯峨浩坚决反对,坚持女儿是中国人,应该嫁给中国人。1955年,17岁的慧生写信给周恩来总理,诉说对父亲的思念。不久后,父女通信开始。然而没过多久,慧生与日本男友双双殉情,年仅19岁。
1931年7月初,日本特务在洮南的一家当铺搜查时,发现了一块“三道梁”手表。这是
【1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