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这个国家,治国治得稀烂,反恐也搞得一团糟,基本上干啥都不行,更尴尬的是,连生孩子这件事都比不上宿敌印度。但是巴基斯坦人可以自豪的一点是,他们的眼光非常独到,选了个好大哥。 看到巴基斯坦如今跻身少数拥有绕月探测器的国家行列,确实让人有些惊讶。 毕竟人们印象中的巴基斯坦,常年面对着不少难题。然而这项在中国帮助下实现的太空成就,并非一蹴而就,它的根源要追溯到一段艰难岁月里做出的一个关键选择。 时间拉回到本世纪初,乃至更早。那时的巴基斯坦日子过得相当不容易,西边是复杂难行的山地,东边是长期对峙的邻国印度。 三次印巴战争的硝烟不仅带走了土地,也严重拖累了经济,让这个国家在国际上活动的空间越来越小。国内经济底子薄,社会治理面临挑战,反恐压力也很大,国家发展步履沉重。 在最需要支持的时候,巴基斯坦曾把希望寄托在西方国家身上。可惜,大国间的算盘打得精明,所谓的承诺往往靠不住。 碰壁之后,巴基斯坦清醒地认识到,靠别人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环顾四周,几乎是“夹缝中求生存”的局面。但巴基斯坦没有放弃,而是把目光投向了正在快速发展的东方邻居——中国。 尽管当时的中国自己也在奋力发展,但面对巴基斯坦的困境,中国还是伸出了手。这种雪中送炭的情谊,为后来两国非同一般的友谊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合作的大门就此打开,中国带来的不仅仅是资金和物资,更重要的是一种信心和新的发展思路。 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发生在2005年。顶着国内外的各种声音,巴基斯坦做出了一个在当时看来颇具风险、日后却被证明极有眼光的决定:将战略位置关键的瓜达尔港,交给中国公司来运营。 这个港口的开发建设,不仅实实在在地拉动了当地经济,也让巴基斯坦在整个区域格局中的地位悄然提升。 有了瓜达尔港这个成功的范例,中巴合作的路子越走越宽。从修路架桥这样的基础设施,到飞机、导弹等国防工业领域。 当印度还在为了引进美国的F-16生产线,或是购买F-35战机而与西方国家反复周旋时,巴基斯坦已经在中国的帮助下,一步一个脚印地建立起了自己的航空航天和国防体系。 说到底巴基斯坦的经历给许多处境类似、力量相对有限的国家提了个醒:与其在大国之间摇摆,追求眼前的短期好处,不如静下心来,看清楚谁是真正尊重自己、愿意平等相待、能够长期投入的伙伴。 选对了人,建立起稳固互信的关系,或许才是走出困境、实现国家发展的关键,甚至能创造条件,去实现那些曾经看起来遥不可及的目标。 对此,你怎么看? 来源:巴基斯坦国家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开放瓦罕走廊被中方拒绝,塔利班想另寻出路投靠印度,莫迪很干脆瓦罕走廊,塔利班
【20评论】【2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