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谭嗣同临刑的前一天晚上,大刀王五买通狱吏,进入到大狱中来探望他,大刀

1898年,谭嗣同临刑的前一天晚上,大刀王五买通狱吏,进入到大狱中来探望他,大刀王五对谭嗣同说道:你如果现在要走的话,我将会平平安安地带你出去,如果你选择不走,那么明天我来为你送行,谭嗣同一身傲骨,毫不犹豫地说道:走什么?谭某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我将血荐轩辕,圆我一个忠君爱国之心。 谭嗣同是个大义凛然的君子,他若想苟且偷生,都不至于沦落到被捕入狱的地步。 当年谭嗣同等人推动维新变法,使得光绪帝又看见了大清的希望。 光绪把谭嗣同召进宫中,情真意切的说道:“汝等所欲变者,俱可随意奏来,我必依从。即我有过失,汝等当面责我,我必速改。” 谭嗣同从未想到,贵为天子的光绪,竟然能有这份诚意。 感激涕零的他当场盟誓:“臣等定不负皇恩浩荡。有陛下这份雄心壮志,我大清定能重塑辉煌。” 此时的谭嗣同,已经做好了为新政,为光绪赴汤蹈火的准备。 然而,光绪帝错信了袁世凯,将图谋政变之事托付于他,并把细节都告知于其。 谁料,袁世凯转头就把密谋都告诉给了慈禧。 手握大权的慈禧勃然大怒,准备发动兵变,先下手为强。 可谭嗣同也把袁世凯当成了可信之人,希望他能及时出兵,铲除顽固派。 这件事情,毫无意外的又传入慈禧耳中。 公元1898年9月21日,慈禧率领亲信从颐和园杀回紫禁城,气冲冲的直闯光绪寝宫,不由分说的将其软禁在了瀛台之中。 光绪被囚,谭嗣同等维新政客自然少不了被清洗。 火冒三丈的慈禧,连下多道谕旨,号令逮捕谭嗣同等“乱党”。 谭嗣同已经得到了消息,王五等人愿意舍出性命,护送谭嗣同离京。 其实,当时的封锁还没有那么严密,何况,同情与支持谭嗣同的人不在少数,只要他想走,不论如何都能走脱。 对此,谭嗣同义正辞严的表示:“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3天以后,逮捕他的清军搜到了浏阳会馆。 谭嗣同早已料到有这一天,气定神闲的走了出来,主动伸出双手,让官兵为自己戴上镣铐。 王五原名王正谊,位列晚清十大高手之中,是一位远近闻名的豪侠。 他与谭嗣同相识多年,很钦佩谭嗣同的勇气,也非常支持除旧革新。 听闻谭嗣同遭捕,心急如焚的王正谊通过各种途径打听挚友的消息。 行走江湖多年,王五身边有一群仁人志士,他一呼百应,大家都愿意帮他劫狱,救援谭嗣同。 一切准备妥当,王五又花重金贿赂了狱卒。 来到大牢,看着伤痕累累的谭嗣同,王五痛心疾首的说:“谭兄,我是来接你出去的。” 王五拍着胸脯保证,只要谭嗣同愿意走,当天晚上就能离开京师。 他也知道谭嗣同的性格,话锋一转:“若是兄台不愿离开,我会去菜市口为你送行。” 谭嗣同正义凛然,他告诉王五,自古革命就没有不流血牺牲的,以死明志,乃是他谭某的夙愿。 听见谭嗣同这样说,王五也不好勉强,只得含泪离开。 谭嗣同在狱中绝望写下绝句:“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拳拳报国之心,令人动容不已。 1898年9月28日,也就是谭嗣同被捕4天后,他被押往宣武门外问斩,享年33岁。 谭嗣同的死,对王五打击很大,自此,他对清廷不再抱有任何幻想。 王五联合镖局的同门师兄弟还有各路江湖豪杰,不断对清政府官员进行暗杀活动。 后来,他又与其他组织联合,共同抗击洋人。 清廷与八国联军,都对王五恨之入骨,派大军去往他的源顺镖局大肆围剿。 以王五的功夫和他的人缘,定有机会提前逃脱,不过王五受谭嗣同的影响,也想以死明志。 何况,镖局里还聚集着数百名逃难的百姓,如果王五反抗或者脱逃,他们定当会遭受牵连。 王五与清军为首的捕头说好:“我甘愿被抓,可有个条件,这百余名男女老幼,你们要放他们走,不许难为他们。否则,我化身厉鬼,也定会来寻仇。” 捕头也很是感动:“够条汉子,你放心吧。” 56岁的王五,在前门大街被枪杀,死后人头还挂在了城墙上。 不论是谭嗣同还是王五,他们的身上都散发着极强的爱国主义。 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他们甘愿舍身求法,即使有生的机会,也毫不犹豫的放弃。 正是有了这些脊梁,中华民族才可以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0 阅读:49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吖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吖

资深历史痴,十几年商海沉浮,历史总能激励、启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