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解放前夕,蒋介石得知胡宗南抛弃部下跑到三亚后,让顾祝同带宪兵去枪毙胡宗南。当

国际大碗说 2025-04-04 15:38:56

成都解放前夕,蒋介石得知胡宗南抛弃部下跑到三亚后,让顾祝同带宪兵去枪毙胡宗南。当然这是气话,要枪毙直接下命令就行,何必让顾祝同去跑一趟。 1949年12月23日,胡宗南见大势已去,抛下几十万大军,带着参谋长罗列等亲信,乘坐飞机逃离成都,于傍晚时分,降落在海南的三亚机场。 胡宗南逃之夭夭的同一天,一架奉老蒋之命的飞机降落在成都。这是老蒋派人专门送来手谕,可飞行员在偌大的成都找了个遍,却连胡宗南的影子都没见着,只能灰溜溜地返回。 第二天,“参谋总长” 顾祝同带着 “空军副司令” 王铭叔、“参谋次长”萧毅肃等人抵达三亚。 顾祝同见到胡宗南后,拉着脸说,:“总裁对你过早离开成都很不满意,要我们严厉查办。” 胡宗南急忙解释说:“顾总长,我原本是打算去西昌指挥部队向云南转进的。谁知道这天气太糟糕,飞机根本没法在西昌降落,我也是万般无奈之下,才转飞海南的。” 顾祝同说:“理由倒是说得冠冕堂皇,可你这些话,总裁怕是不会信的。” 萧毅肃在一旁附和:“胡长官,你这一走,几十万大军群龙无首,总裁昨日联系不上你,非常的恼火。” 胡宗南知道闯了大祸,便让罗列飞去台北,代他向老蒋解释。老蒋用人之际,决定暂不处理胡宗南,让他尽快飞去西昌,收拾残局。 西昌这座边陲小城位于西康南部(今四川西南部),地理位置险要。这里山高林密、峡谷幽深,东边是层峦叠嶂的大小凉山,西边是人烟稀少的藏区,东北是奔腾不息的大渡河,南边是惊涛骇浪的金沙江。 此前,刘文辉宣布起义后,西康各地纷纷响应,唯有贺国光的警备团在胡宗南部下朱祖光的协助下,占据了西昌一隅。 胡宗南到西昌后,首要任务便是招兵买马、扩充实力。胡宗南集团的几个兵团主力,不是起义、投诚,就是遭到歼灭。不过,几十万大军,漏网之鱼还是不少,在得知胡宗南到了西昌后,纷纷赶去投奔。 先是27军军长刘孟廉带着残部一千多人,逃到了西昌。刘孟廉一见到胡宗南,便哭诉:“胡长官,我们一路逃过来,死伤惨重,弟兄们都快没了斗志,可算是见到你了。” 接着是56军军长胡长青,他手下有二千多残部。之后,原宋希濂集团的124军军长顾葆裕也率残部来投。 宋希濂在大渡河畔全军覆没时,顾葆裕率领一个师打头阵,侥幸逃走。胡宗南得知顾葆裕有五千人马时,欣喜若狂。 胡宗南到西昌之初,因缺乏部队,在西昌省主席兼警备司令贺国光面前,显得很是低调。等胡宗南东拼西凑,有了一万多兵力后,便态度大变,不把贺国光当回事了。 贺国光也不愿留在西昌,去找胡宗南说:“胡长官,这里的局势你也能应付得来,我在这里也帮不上什么大忙,我打算回台湾看看家人。” 胡宗南乐得少些麻烦,便说:“这样也好,我这就去电台湾,让派飞机接你。” 就在贺国光准备离开之际,老蒋发来一道十万火急的电报,下了死命令:必须固守西昌三个月。 胡宗南大惊,连忙召集部下开会讨论应对之策,为了鼓舞士气,决定搞一场阅兵典礼。 阅兵这天,士兵们稀稀拉拉地集合在一起,队伍歪歪扭扭。少将高参李犹龙负责念阅兵稿,可还没念完,士兵们就开始交头接耳、随意走动。整个阅兵过程混乱不堪,最后只能草草收场。 李犹龙无精打采地返回住处时,迎面撞见周士冕(西南军政长官公署政治部主任)。 周士冕调侃说:“李高参从军多年,可曾见过这种规模的阅兵?” 李犹龙苦笑着说:“胡长官高兴就行,我只是配合行事。” 1950年3月中旬,解放军集中13个团的兵力,发起了西昌战役。3月24日,南路解放军渡过金沙江,北路解放军渡过大渡河,歼灭胡宗南部124军、27军残部及当地游杂武装。 随着解放军的包围圈逐渐缩小,西昌城内人心惶惶。当解放军进抵距西昌约三十里外时,胡宗南、贺国光等人连夜仓皇乘两架飞机向海南逃窜。 据后来被解放军抓的俘虏供认,胡宗南等人出逃的飞机每架只能运送 20余人,但机场却有好几百军官和家属蜂拥而上,连机舱门都关不住,最后只得鸣枪才把抢乘人员驱散。 正在城内静候命令的军政人员,听到飞机起飞声响,得知胡宗南已经逃跑,立即乱作一团,纷纷向泸沽方向逃窜。 27日5时许,解放军一个团从西面迂回,先攻占了飞机场,随即进入西昌城内。此时,城内残敌四散,一部北逃,一部流窜于西昌附近的山区。 西昌解放后,顾葆裕等人带着残部几千人,西渡雅砻江,向滇西逃跑,途中,大部分被解放军追击部队歼灭。顾葆裕带着几百人逃入缅甸,这股残敌,少部分选择留在当地,其余人员后来跟着顾葆裕去了台湾。 西昌战役历时25天,解放军进行了14次战斗,歼敌一万多人,整个过程呈现一边倒,胡宗南未能组织起任何有力的抵抗。 胡宗南在大陆时期,是蒋军黄埔生中,唯一的“中将加上将衔”,而到了台湾后,黄埔一期的袁守谦、桂永清、王叔铭、黄杰先后晋升二级上将,走在了他的前头。可以看出,胡宗南这个昔日的“天子第一门生”,已失去了他的校长之信任。

0 阅读:118

猜你喜欢

国际大碗说

国际大碗说

纵横国际间,探秘全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