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抽汤
配方组成
止抽汤是中医治疗抽动障碍(如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惊风、癫痫等)的经典方剂,以平肝熄风、化痰通络为核心。以下为基础配方(剂量需根据年龄、体质调整,建议遵医嘱):
- 天麻 10g
钩藤 15g
石决明 30g(先煎)
僵蚕 10g
全蝎 3g(研末冲服)
蝉蜕 6g
胆南星 6g
半夏 9g
茯苓 12g
陈皮 6g
远志 6g
郁金 9g
甘草 3g
配伍特点:
- 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潜阳,熄风止痉;
- 僵蚕、全蝎、蝉蜕:搜风通络,解痉定搐;
- 胆南星、半夏、茯苓:清热化痰,祛湿降逆;
- 远志、郁金:开窍醒脑,安神定志;
- 陈皮、甘草:理气和中,调和诸药。
核心功效
1. 平肝熄风,解痉止抽
针对肝风内动、痰火扰神的病机,缓解肌肉不自主抽动、喉中发出异常声音等症状。
2. 清热化痰,安神醒脑
改善因痰热上扰引起的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睡眠不安等问题。
3. 现代药理研究支持
- 天麻、钩藤含天麻素、钩藤碱,可抑制中枢神经兴奋,降低惊厥阈值;
- 全蝎、僵蚕中的氨基酸和多肽成分具有抗惊厥、镇静作用;
- 胆南星、半夏可调节多巴胺、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水平,改善抽动症状。
用法与禁忌
- 用法:
- 成人: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 儿童:根据体重调整剂量(通常为成人的1/3-1/2),或遵医嘱。
- 禁忌:
- 孕妇慎用(全蝎、胆南星有活血滑利之性);
- 脾胃虚寒者需配伍健脾和胃药;
- 长期服用需监测肝肾功能。
临床应用与拓展
1. 抽动障碍
- 加减案例:
- 阴虚火旺加生地、麦冬;
- 脾虚痰盛加白术、党参;
- 瘀血阻络加桃仁、红花。
2. 癫痫辅助治疗
可与抗癫痫西药联用,减少发作频率,改善认知功能。
3. 小儿惊风
针对高热惊厥,可配伍石膏、知母清热泻火。
4. 现代剂型改良
- 制成颗粒剂方便儿童服用;
- 配合针灸(如四神聪、风池、太冲穴)增强疗效。
注意事项
1. 辨证论治:
- 抽动症病因复杂,需区分肝风、痰火、脾虚等证型,不可盲目套用。
2. 生活调护:
- 避免过度疲劳、情绪刺激;
- 饮食清淡,减少含添加剂食品(如人工色素、防腐剂)。
3. 药物相互作用:
- 与镇静类西药(如苯巴比妥)联用时需调整剂量,避免嗜睡加重。
4. 疗效监测:
- 建议每2-4周复诊,根据症状变化调整处方。
典型案例
患者:8岁男童,反复眨眼、耸肩半年,伴喉中吭吭声,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止抽汤加黄芩、栀子清热泻火,配合耳穴压豆(神门、肝、脾穴)。
疗效:2周后抽动频率减少50%,1个月后症状基本消失。
总结
止抽汤以“熄风、化痰、安神”为核心,适用于肝风痰热型抽动障碍。临床需结合个体差异辨证加减,并配合心理疏导、生活方式干预,以达到最佳疗效。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用药。
用户19xxx48
请问这个汤出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