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孙思邈被称为“活神仙”,100岁时却得了重病,眼看快不行了。 这时来了一个游医,自称专治疑难杂症,竟然对孙思邈说:“恭喜先生,您这是怀孕了。”气得孙思邈一下子从床上坐了起来。 孙思邈强撑着身子,让游医赶紧从屋里出去。 话还没说到一半,孙思邈就吐出了一口淤血老痰。 弟子见状,赶忙给孙思邈拿水。孙思邈一口气喝下整碗水,头上还冒起了汗。 游医意味深长地笑了笑,转身出门而去,还留下一句话:“孙先生,三天后我过来喝您的喜酒。”孙思邈直呼游医是个疯子。 孙夫人出门相送,问游医刚才说孙思邈怀孕是什么意思。 游医笑了笑说道:“我刚才悬丝诊脉,你家老爷得的不是什么不治之症,只是偶感风寒罢了。只不过,他年岁高了心思又重,这才久病不愈,导致郁结在胸。我故意这么说,就是为了激一激他,郁结化开,病自然就好了。” 孙夫人恍然大悟,拿出银两来感谢游医。 但游医分文不取,他表示能给药王爷治病是自己的荣幸,这钱是断然不会收的。 等到三天后,他会再来,那时只要备好酒菜即可。 正说着,就听见里面的孙思邈喊着饿了,让夫人赶紧做饭。 孙思邈本身是医药专家,他给夫人写了几副方子,让她熬点药膳。 孙思邈喝了以后,脸色当时就变得红润了不少。 三天以后,孙思邈痊愈,又和以前一样生龙活虎了。 游医按照约定前来赴宴,孙思邈举起酒杯向他致谢,还想拜他为师。 游医诚惶诚恐,称自己只不过是帮了个小忙而已。 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和《唐新本草》救了那么多人的命,自己这点功劳算不得什么。 孙思邈感叹,自己行了一辈子的医,终究还是医者不自医。 两人推杯换盏,从晌午一直畅饮到了傍晚,孙思邈这才依依不舍地从游医离开。 经此一事,孙思邈算是彻底地想开了,他又多活了20余年,直到120多岁才去世。 孙思邈如果在100岁就去世,这将是中国医药学界的重大损失。 关于孙思邈的奇人奇事,可谓是妇孺皆知。 游医在给孙思邈问诊时,使用的悬丝诊脉,就是孙思邈所创。 当年唐太宗的长孙皇后怀胎十月还没有生产,在徐茂公的推荐下,唐皇召孙思邈入宫。 长孙氏贵为国母,又有男女授受不亲的礼法约束,孙思邈无法直接用手给皇后诊脉。 可只是听太监和宫女说皇后的症状,孙思邈又很难对症下药。 他想出一招,让宫女找来一根红线,系在皇后的手腕上。 他则隔着珠帘,握着线的另一头,观察皇后的脉象。 找到了病根,孙思邈随即拿出银针,让宫女扶着帘子,对准穴位猛地扎下去。 皇后浑身止不住地缠斗,很快就有了生产的迹象。 接生婆赶紧进来,没一会儿英俊的皇子便呱呱坠地。 李世民大喜过望,当即就要让孙思邈执掌太医院。 但孙思邈自由自在惯了,谢绝了官位。 李世民也不能强人所难,于是大排筵宴,为孙思邈送行。 临走时,李世民赐他“冲天冠”一顶、“赫黄袍”一件、金牌一面、良马一匹和千两黄金、绸缎百尺。 孙思邈的医术高超给李世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曾多次前往五台山拜谒孙思邈,还用御笔为其题写碑文。 李世民对孙思邈的赞美毫不吝啬:“故知有道者,羡门、广成岂虚言哉!凿开经路,名魁大医。羽翼三圣,调和四时,降龙伏虎,拯衰救危。巍巍堂堂,百代之师。” 治病救人对孙思邈而言是分内之职,皇亲国戚他要救,平头百姓他也要救。 孙思邈云游四方时,曾遇见过一只送葬队伍,细心的他发现棺椁里时不时地有血液渗出。 孙思邈拦下队伍,这才得知棺材里躺着的是一位难产的妇女和她还没出生的孩子。 孙思邈趴在地上闻了闻血迹,认为可以一救。 孙思邈力劝亲属打开棺材,他瞅准穴位,一针下去,少妇竟然恢复了生气。 更厉害的是,他还顺产下一名男婴。 其实孙思邈不止会医人,还会医龙。 一次偶然的机会,孙思邈在路上救了一条被人打伤的小青蛇,不仅给它治好了外伤,还脱下衣服来给它披上。 后来,孙思邈被人请到了一处宫殿。 他这才知道,当初救的青蛇其实是泾阳龙王的儿子。 泾阳龙王知道孙思邈不是贪财之人,就把藏在龙宫的药方三十篇送给了孙思邈。 孙思邈亲自尝试过后,果然有奇效,就将其编在了《千金方》之中。
有一次,孙思邈给一位老者把脉。然而,在把脉过程中,孙思邈奇怪地发现,老者脉象奇特
【2评论】【2点赞】
千年老妖
你该不会是中医黑吧?!
我不是杠精
中医你不能整天活在故事里啊,这样下去你就完了,就活成笑话了!
了百了-
稍微懂点逻辑、有点常识的,了解一下中医理论和中医历史,就知道中医胡扯了2000年。古人认知有限,情有可原;现代人还信,不是愚昧就是坏
墨雨狼烟 回复 04-04 21:38
不知道你是不是中国人,若是中国人说这样的话,不是蠢就是坏,若不是中国人,那就是有目的踩黑毁中医,而且居心不良见不得中医好
凡人冰
小编也怀孕了。
了百了-
中医就是故事会的源头
大中消息
悬丝诊脉是传说而已
吐槽星人
中医就是这种捧杀弄死的。
买火柴的怪蜀黍
好吧……
三防牛老大
药王孙思笨邈做的饺子吃了1千多年。
三防牛老大
药王做的饺子,咱们中国人民吃了1干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