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2年,严嵩被弹劾下台,徐阶连忙跑去慰问。 严世蕃跪地痛哭,乞求徐阶保护严家

青史如烟啊 2025-04-03 11:13:32

1562年,严嵩被弹劾下台,徐阶连忙跑去慰问。 严世蕃跪地痛哭,乞求徐阶保护严家,徐阶一口答应。 儿子不齿徐阶妥协,徐阶却斥责道:“忘恩负义!若无严嵩,便无我徐家今日!” 徐阶的儿子徐番听得是一头雾水,可父亲大人的话,他怎么好反驳。 徐番的疑惑不无道理,只是他还没达到父亲那种境界。 在庙堂上都是要选边站队的,最开始徐阶的仕途并不平坦。 当年,内阁大臣张孚敬想要“去孔”,夺去孔子王爵,降低对他的祭祀水平。 满朝文武皆畏惧张孚敬的权势,没有敢说个“不”的。 唯有徐阶比较“头铁”,当着嘉靖帝的面,与张孚敬争执起来。 张孚敬事后找到徐阶,问徐阶为何要背叛自己。 徐阶直言:“背叛生于依附。我没有依附你,何来背叛?” 不畏权贵的后果,就是发配地方。徐阶朝夕之间从朝廷大员,变成了延平府推官。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整顿吏治,严查冤狱,积累了较高的声望。 徐阶的努力,深得朝廷“清流”们的赞许,在他丁完母忧以后,得以升任国子祭酒,又因为写得一手好青词,深受嘉靖帝的器重,官至礼部侍郎。 然而,另一个青词好手,却将徐阶当成了眼中钉,他就是严嵩。 嘉靖这个“道士皇帝”,不理朝政一心求仙,把国家交给了严嵩打理。 起初,徐阶还是秉持着刚直不阿的性格,坚决与严嵩划清界限。 严嵩一手遮天,处处打压徐阶,把他逼得透不过气。 徐阶不是海瑞那样的一根筋,他明白要懂得变通。于是,徐阶在严嵩面前换了一副脸面,一口一个“严阁老”,处处顺着严嵩的心意。 同时,徐阶还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了严嵩的孙子,两家自此结为姻亲。 用卧薪尝胆,来形容那段时间的徐阶,再不为过。 不论是面对严嵩还是严世蕃,他都极尽谦卑,即使严世蕃嚣张跋扈,丝毫不把徐阶放在眼里,徐阶也是一个劲地讨好。 趋炎附势的结果,是官运亨通,徐阶不仅加了少保和太子太师的头衔,还成了文渊阁大学士。 对于徐阶而言,“舔”严嵩是为了“舔”嘉靖。 严嵩没少在嘉靖面前说徐阶的好话,徐阶也渐渐得到了嘉靖的信任,时不时地把他召进宫里会见。 对于严嵩一伙的结党营私和弹压官员,嘉靖是一清二楚的,之所以不动他们,是因为严嵩等人对嘉靖还有用,也是因为严嵩不曾忤逆自己。 不过,当永寿宫发生大火,嘉靖搬去玉熙殿居住,他萌生了再造宫殿的想法。 嘉靖可以这么想,但话不能从他嘴里说出了。 于是,嘉靖就借故问严嵩,自己该去哪里住,一向精明的严嵩,这时智商突然掉线,居然建议嘉靖搬回大内住。 这件事让嘉靖非常不满,就想找个理由办了严嵩。 徐阶猜透了嘉靖的心思,建议用被烧毁宫殿的剩余材料,营建新的宫殿。嘉靖大喜过望,不仅让徐阶主持建造宫殿,还加封其为少师。 公元1562年,邹应龙告发严嵩父子,严世蕃遭到逮捕,严嵩被迫退休。 接替严嵩担任内阁首辅的,正是徐阶。 赋闲在家的严嵩,感受到了什么是人走茶凉。原先的那些拥趸,个个都对自己敬而远之。 正惆怅之际,徐阶扣响了严家的大门。 徐阶还是称严嵩为“阁老”,并安慰他不久后又会得到皇帝重用,还答应帮严家父子在嘉靖面前多多美言。 临走前,徐阶为了表示感谢,竟然跪下叩谢严嵩。 正因如此,徐番才对父亲的行为表示不解。他们一家忍辱负重那么多年,时时处处看严家人的脸色。 如今严家好不容易垮台了,徐阶却还去“跪舔”。 徐阶生气地说:“有严家就没有我的今天,现在严家有难,我恩将仇报,会被人耻笑的。” 徐阶当然不是对严嵩家真的心存感激,而是嘉靖对严嵩还有眷恋,不知何时就可能重新重用。 如果徐阶在此时背刺,那么严嵩上台后,第一个倒霉的就是徐阶。 何况,徐府上下都有可能是严嵩的耳目,徐阶做戏必须做全套。 果不其然,徐家父子的对话被严嵩的密探打听了去。 严嵩得知后感动不已,就连严世蕃都说:“徐老对我们果真没有坏意。” 不过,严世蕃的格局小了。 如徐阶预测的那样,嘉靖的确有重新召回严家父子的想法。 但徐阶左右周旋,迫使嘉靖不得不放弃这个念头,如果没有徐阶,严家父子不会那么惨。

0 阅读:1
青史如烟啊

青史如烟啊

青史如烟随风散,故纸堆里白首寻。我们的每天都是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