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彭老总急匆匆的赶到汉城北岸,却发现五十军已经快被打没了,军长曾泽生对此情况愣是不吭一声,这场仗打得连部队里的伙夫都拿起了家伙事,跟敌人拼命,曾泽生为什么不向上级报告,请求支援呢?
曾泽生之所以不肯找外援,是因为解放战争中,他带兵参加了一场革命,他领导的第50军,也就是国民党第60军团。
曾泽生是一名黄埔军校的学生,按理说,以他的能力,应该可以在国民党中混得风生水起。
但是,蒋介石在1927年发动了一场“反革命政变”,对共产党进行了大规模的大屠杀,这是人们所不能容忍的,此外,曾泽生还十分痛恨国民党的腐败现象,于是,曾泽生于1928年决定投靠龙云的滇军。
抗日战争打响后,滇军为了大局,主动对日作战,成立了国民革命军第60军,曾泽生任团长,在抗日战争中,60军团在台儿庄、武汉、凤凰山等战斗中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哪怕是死战到底,他们也死守着自己的位置,与自己的阵地一起死,60军一次又一次的苦战,将滇军的威严和声望展现的淋漓尽致。
每一场战役,曾泽生都是身先士卒,一马当先,与敌军短兵相接,英勇无比,在滇军中,他的声望愈来愈高,官职也愈来愈高,不久便升任为师长。
但是,滇军毕竟不是蒋介石的直属部队,抗日战争一结束,蒋介石便把矛头对准了滇军,蒋介石首先解除了龙云这个“云南王”的官职。
后擢升曾泽生为第60军总司令,并命其率滇军北上与人民解放军作战,企图使滇军在国共内战中成为炮灰。
曾泽生对此很不满意,但是他对蒋介石有一种盲目的忠诚,他不想和他撕破脸皮,所以他最终接受了命令带着部队去了东北打仗。
谁也没有想到,曾泽生带着滇军一到东北,滇军所属的三个师就被打散,随后滇军184师也率部造反,曾泽生心中更是一片混乱。
但曾泽生并没有还手的勇气,他本以为国民党势大,一定能赢,但事实证明,他错了。
曾泽生多次率领军队和解放军战斗,结果都是大败而归,国民党对他的求救始终不予理睬,让滇军孤立无援,而且,在解放军的不断劝说下,曾泽生也渐渐清醒了过来。
1948年10月17日曾泽生领导了第六十军起义,曾泽生的起义对长春的和平解放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曾泽生对中共对他的厚待很是感激,为此,他在后来的解放战争中屡建奇功,1950年曾泽生奉命去朝打仗,他暗暗发誓,要在这一战中扬名立万,证明自己的价值。
1951年,朝鲜战争的第4场战斗开始了,50军为抵抗美国领导的联军,不得不死守汉江战线,一步也不能退。
可是,无论是人数,还是装备,对方都比我们强出太多,但是,他们却没有后退,而是将这份艰难的使命揽在了自己的肩上,凭着一种悍不畏死的信念,用鲜血铸就了一道坚实的防线。
在人数上占据绝对优势的美国军队面前,要想赢,绝对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五十军团的士兵,却没有一个人退缩,他们只想拼死一战。
连续十几天的激烈斗争,曾泽成看到了自己的战友一个接一个地倒下,但他也没有办法,只能命令手下的人再坚持下去。
就连那些炊事员也加入了战场,这一战,让美国人心惊胆战,只要还有人能够战斗,就要守住阵地,最后,50军赢下了这场战斗,但却付出了无比惨烈的代价。
彭德怀将军看着那些受伤的士兵,又是心痛,又是感动,他觉得他们应该向上面求援才对。
曾泽生坚持要向战友们证明自己,挽回曾经的荣耀,曾泽生回来之后,得到毛主席的接见,对他进行了表扬,他成功地洗刷了之前的耻辱,以实际行动展示了滇军的强大。
而且,当时的情况也很紧急,那时候,前线压力很大,各大军团都在奋力抵抗。
在这种情况下,曾泽生只想尽可能地多撑一会儿,好给其它兵团争取到重新整编、补充兵员的时间,以减少他们的负担,这一点,在当时的形势下是非常必要的。
在1955年的授衔大典上,曾泽生被册封为中将,一提起汉江之战,曾泽生就忍不住热泪盈眶,是无数将士的牺牲,才换来了50军的荣耀。
1973年,71岁的曾泽生病逝,时移世易,抗美援朝虽然成了过去式,但是,先烈们的革命精神,将会一直激励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