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8月初,蒋介石在南京召开军事检讨会,国民党中将宋希濂发言说:“几百万元

文史记叙录 2025-04-03 11:00:41

1948年8月初,蒋介石在南京召开军事检讨会,国民党中将宋希濂发言说:“几百万元的法币抵不上一块钱,士兵吃不饱,穿不暖。自杀者有之,卖儿鬻女者有之。这怎能维系军心使之杀敌报国呢?”

中国的抗日战争,在日本投降以后,总算是结束了,但却没有太平,蒋介石的野心太大,他要独揽大权,他对共产党人实行驱逐,赶尽杀绝的行为,日本人投降以后,国共之间的战争就越演越烈。

共产党始终是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着想,处处为人民着想,因此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

当中共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的战争的时候,蒋介石开始分析战争失败的原因,蒋介石在1948年决定在南京举行一次大规模的“军讨会”。

这一次的会议,蒋介石非常重视,几乎所有的高级将领都出席了,蒋介石召集他们开会,就是为了摸清他们的实力,好让他们能够更好的对付中共。

事实上,此时的国民党正在节节败退,战局并不乐观,国民党的实力早已今非昔比,很难再夺回主动权。

卫立煌,傅作义,还有其他一些地方的负责人,都出席了这次会议,蒋介石先是发表了一番讲话,然后说他不会参加这次的会议,让所有的军官都畅所欲言,确保在这次的会议上,他们会发现军队的问题,然后加以解决。

在那次会议上,有一个人在做笔记,以便鼓励他们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蒋介石走后,何应钦首先发表讲话。

要知道,何应钦当时在国民党部队里担任“国防部长”一职,何应钦的说得特别豪迈,而且还带动了在场的士兵。

尽管各地方的国民党领导人都知道,国民党打得节节败退,但他们并不清楚国民党伤亡的总数,何应钦却直截了当地说,国民党军队伤亡将近300多万,单是军事力量,就已面临着相当大的困难。

何应钦的话很快传到了蒋介石的耳朵里,蒋介石听了以后,非常吃惊。

蒋介石在听了当天晚上的报告,就提出明天开会,不要再谈这次的损失,也不要再提这次的失利,而且明天还公开地斥责何应钦,蒋介石表示,这次的失败,何应钦是不是也有责任呢?

何应钦对蒋介石的指责毫不在乎,何应钦虽深得蒋介石器重,但日本一投降,他就被派往海外。

他在开会前刚刚回国,对国内战争并没有太大的参与感,但他的言辞却很有批评的味道,蒋介石无法接受。

在开会之前,他们被要求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自己进行反思,不能过于拘泥于以往的失败。

在场的将军们都是蒋介石多年的老部下了,他们当然知道蒋介石的用意,所以大部分人都没有再说话了。

此时,宋希濂将军指出,军队作战,最要紧的是战士,要战士奋勇向前,就必须让战士无忧无虑,目前十多万法币,还不如一个大洋。

不光是军人,还有许多将领,都食不果腹,缺衣少食,面色蜡黄,意志消沉,连基本的温饱都难以保障,这种军队怎么可能打仗?

而就在此时,一向低调的白崇禧,却毫无预兆地发表讲话,全面剖析蒋军目前的形势,无情地指出各种弊病,并提出一张"药方",即撤销交叉指挥、增强前线机动力量、改善士兵待遇等。

白崇禧这番循循善诱的话,使全场鸦雀无声,纵然是蒋介石这位英明的老友,也没有料到他会有这样的先见之明。

蒋介石当然想利用白崇禧的才能,所以第二天,他就吩咐顾祝同与何应钦,把白崇禧的意见详细地说了一遍,三人一直谈到第二天早晨。

最终,一个新的计划出现了:撤销原来的编制,成立几个流动的团,在各省建立了大量的地方武装,以抵抗共产党的侵略,虽然这和白崇禧所说的有出入,但是蒋介石还是决定先接受这个方案,看是否还有挽回的余地。

在老蒋的主持下,会议终于结束了,虽然白崇禧等人的意见没有被采纳,但是蒋介石仍然制定了一个计划。

他委任宋希濂,杜聿明,黄维三位为新编兵团司令,命令他们尽快调往前线要塞。

会议结束后,杜聿明等人迟迟不愿离南京,各种拖延出发的借口,都是有意或无意地玩捉迷藏的把戏,蒋介石看了大为光火,命人缓行,最后才把这些顽固派劝诱出南京。

有人说,这一仗的胜负,是由蒋介石的格局与胸襟所决定的,而且,国民党内部争斗甚烈,一遇事推三阻四,贪污腐败太厉害,都是促成失败的主要原因。

0 阅读:49

猜你喜欢

文史记叙录

文史记叙录

讲述历史趣味故事,回忆历史往昔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