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朱棣随手抄起奏章砸向锦衣卫指挥使纪纲怒骂道:“薛禄和朕有过命的交情,你居然差点把他打死,你是不想活了吗?” 纪纲委屈的说道:“陛下,是那薛禄不知好歹,偏偏抢了卑职看中的女道士。” 朱棣斥责道:“你还真是色胆包天,敢用铁瓜,给朝廷重将开瓢。去,自行领五十大板,再到薛禄家中赔罪。” 眼见纪纲仍没有行动,朱棣冷冷的问道:“怎么?你想抗旨不尊吗?” 纪纲这才下跪,领旨谢恩。 纪纲不知道的是,他的这番操作等于在死亡的超车道上,按下了加速键。 其实,纪纲不只是跟薛禄抢女人,就连朱棣的女人,他也敢动。 当年,徐皇后去世,朝廷命令地方挑选秀女,送入皇宫。没等朱棣过目,他就会去选拔一番,但凡有美姿容者,纪纲都会留下享用。 不但如此,纪纲还曾跟汉王朱高煦联合,密谋害死了解缙。浙江按察使周新,因为一句话得罪了纪纲,被纪纲诬陷谋反,将其残忍杀害。 纪纲还把朱棣当成了胡亥,在他的面前明目张胆的上演了一出指鹿为马。 端午节期间,朱棣率领文武百官外出射柳。擅长骑射的纪纲,也要表演一番,不过他并不是想秀射箭,而是想秀实力。 纪纲嘱咐亲信庞瑛:“待会射箭,我要故意射偏。而你就在大庭广众之下,折断柳枝,并高呼‘纪大人射中了’。到时候,你密切注意,谁附和,谁不附和。不愿喝彩者,就是与我为敌。” 事情的结果,如纪纲想象的那般,在场的王勋贵胄,无一人出来指认纪纲根本没有射中。 纪纲大喜过望:“看来这朝堂上,再也没人”。 自那以后,纪纲信心倍增,开始花重金招募死士,还学着靖难之役以前的朱棣,在府上造起了兵器甲胄。 朱棣开始悄悄地搜集纪纲的罪证,他发现纪纲仗着自己的信任,做出的伤天害理之事,不计其数。 纪纲为了充实府上的僮仆,竟然强行阉割了数百位良家幼童,让其服侍左右,甚至还公然矫诏,率领锦衣卫跑到盐场,私自拿了数千斤盐。 纪纲还经常在大运河上,以检查为由,私自扣押船只,不论是官船还是民船,他都照扣不误。 紧接着,朱棣就开始安排纪纲的手下们,对其进行指控。这些人都担心纪纲会牵连到自己,纷纷往夸张了说。 当然,罪状和罪名,朱棣都不在乎,他要的是纪纲死。 朱棣不是胡亥,纪纲也不可能成为赵高。纪纲想在领导了靖难之役的朱棣面前,一手遮天,分明是活的不耐烦了。 在朱棣的命令下,纪纲从被捕至处死用了不到一天时间。至于他的家人,要么入狱,要么流放。 曾跟纪纲抢女道士的薛禄,跟他完全不是一路人。 薛禄出生的那日,天降大雨,恰好有两个指挥使想进来躲雨。他们惊讶的发现,一群喜鹊竟然用翅膀为这户人家遮挡漏雨的地方。 薛禄的父亲出来开门后,指挥使说道:“这个孩子日后必定非常显贵!不然怎么会有喜鹊为他遮雨,指挥使来为他看门?” 薛禄长大后,进入北平参军,成了燕王朱棣的部将。 靖难之役时,薛禄大放异彩,先是夺取北平九门,而后辗转河北、山西、山东,在朱棣出师不利时,他竟大败盛庸的朝廷军。 后来,又生擒明廷花英、平安两员大将,随军一路南下,直抵南京。 朱棣即位后,论功行赏,薛禄先当都督同知,又当骠骑将军,曾数次跟着朱棣讨伐漠北。 出身行伍的薛禄,不断地给朱棣建言献策,希望提高明朝的军事水平,他说:“从古至今,战士们必须接受军事训练。朝廷应当在战事未曾发生时,未雨绸缪,训练武将子弟。否则,战火一开,恐怕会陷入无人可用的境地。” 朱棣深以为然,让各地召集年幼的子弟,送入军中,交由薛禄操练。 薛禄是务实派,纪纲是务虚派,薛禄一心扑在军旅上,而纪纲则一面讨好朱棣,一面胡作非为。而且,纪纲过于不知天高地厚,朝廷重臣皆不放在眼里,这才导致了人头落地的下场。 薛禄在纪纲死后,可谓是官运亨通,甚至还被封为阳武侯。 薛禄一直活到了明宣宗年间,他曾率兵平定过朱高煦叛乱,也曾率部痛击瓦剌,终于在宣德五年去世,享年七十六岁。
哈佛大学明史学者与清史学者
【1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