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问王云锦昨晚在家干什么?王云锦红着脸如实回答,雍正赏了他个小纸包,他拿回家打开一看,惊出一身冷汗。 古人常说人心难测,因而也认为人心是最难掌握的。 所以古代的帝王为了掌控天下、驾驭群臣,就必须采取办法来掌控人心。 最常用的法子就是建立一套忠臣制度,这一点儒家已经帮皇帝做得很好了,历史上很多愚忠的人,就是最好的例子。 然而仅靠教化还不足以达到全面掌控的目的,因而从汉朝时起,封建帝王就开始搞特务机构,用来监控手下的官员。 这个办法从实施的效果看,常常因为权力缺乏制约而失控,造成很多历史冤假错案,也使很多正直的人被错杀冤杀。 最臭名昭著的就是明代的锦衣卫、东厂、西厂,他们草菅人命、杀人越货,搞得民不聊生。 然而统治者还一直乐此不疲,归根结底就在于那时的人们没有高清摄像头,没有无处不在的电子监听设备,只能靠人海战术来实现对下属的掌控。 中间的执行者但凡有私心、私愤、私怨存在,就极大可能制造出冤案。 而且那时候也很少讲证据、证词、证物相符,也不太注意所谓的证据链闭合要求,只要皇帝信了,那就一切OK。 自明以后,特务机构就不太被人提起,实际上一直存在,只不过更隐秘罢了。 王云锦是康熙时代的官员,到雍正上位后,他已经是一员老臣,因为暮气较重,所以上班也就不太积极。 回到家里更是乐于搞些娱乐活动,那时受条件所限,大型娱乐活动无非是搭台唱戏,小型的家庭娱乐活动则以搓麻为主。 王云锦的妻妾一直无所事事,所以很喜欢陪着老公玩牌,可是有一天玩着玩着,忽然牌桌上少了一张幺鸡。 好在大家玩得时间也足够长了,于是王云锦也就没有继续寻找,而是在小妾的服侍下,上床美美的睡了一觉。 哪知第二天上朝议事后,雍正却单独将王云锦留了下来,就见雍正笑眯眯地问道:“王爱卿一向忠于国事,不知昨晚都处理了哪些公务啊?” 王云锦一听,立时出了一身寒汗,有点惶恐地回复道:“启禀圣上,臣下近来身体感觉疲惫,以至工作不太努力,昨晚没有干什么具体工作,只是与妻妾玩牌助兴,有负圣上重望。” 雍正哈哈一笑:“王爱卿是个实诚人,甚好。” 随手他就拿出一个纸包:“因为爱卿的诚实,这个就赏赐给你,回府再打开吧。” 坐在回府的马车上,王云锦一直望着手里的纸包出神,皇上居然没有责怪自己,反而给了赏赐,这是天大的好事。 只是王云锦越看越觉得这个纸包好生奇怪:“这个纸包如此之小,会是什么呢?” 当然他严格按照雍正的嘱咐,到了家里才打开纸包,一看之下大吃一惊,身上的冷汗哗哗地冒了出来:“原来是那只幺鸡,可是怎么会在圣上的手里呢?” 王云锦坐在椅子上默默地出神,回想着当晚玩牌时的情形。 最后他认为,要么是妻子身边的丫鬟,要么是侍候的小厮,其中肯定有一个是皇上的人,也有可能两个都是。 想到这里,王云锦又不禁打了一个冷战,暗暗地嘀咕:“好在自己实话实说了,如果编瞎话说自己在勤于公务,那就是欺君。好险好险,逃过一劫。” 说起来,雍正可能是把特务机构运用得最出神入化的一位帝王。 他在当雍王时,就设立拈杆处,明面的说法是雍王府里的知了太多,夏天叫得人睡不着觉,所以他就让亲近的太监组成一个小队伍,举着杆子去消灭知了。 实际上是以此为名义,招募了江湖上的一些好手加入进来。 在雍正与诸皇子博弈期间,打探对手皇子的消息,拉拢大臣的支持,甚至是消灭那些异己者,拈杆处功不可没。 等到雍正上位皇帝后,拈杆处改名为尚虞备用处,还创造出了秘折制度,这样在全国各地撒下了大量的特务,诸如那些织造类的机构,都是他们对外的驻地。 这些特务为雍正监控着天下大大小小的城市情况、官员动态,这样雍正才能做到如臂使指,将天下牢牢地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无独有偶,外国的特务机构也遍地都是,克格勃、中情局、情报六处等等,都监控着自己国家内外的动态情况。 实际上特务机构的存在是必然的,也是合理的,它可以使得心怀不轨者只敢心动,却不敢行动,也可能使很多人不敢贪、不能贪,最后达到不想贪的理想效果。 只不过这些特务机构也要有合理的监督,否则就会干出造出更坏的恶果,现在世界上的很多暗杀事件,都与这些特务机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特务机构绝对是一把双刃剑,怎样才能合理谨慎地使用,颇让各国统治者费思量。
1729年,52岁的雍正召13岁马氏侍寝。是夜,马氏被送到了龙榻之上,雍正侧躺着
【4评论】【3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