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上朝迟到,朱元璋要杀他。太子朱标哭着说:我就这么一个好老师,请陛下赦免他吧。

诺言卿史录呀 2025-04-03 09:05:26

宋濂上朝迟到,朱元璋要杀他。太子朱标哭着说:我就这么一个好老师,请陛下赦免他吧。朱元璋说:等你做了天子,再赦免吧。朱标见朱元璋不答应,急得投了水。 朱元璋没有念过书,但是他却充分了解知识的力量,因而他对才学的文人还是相当敬重的。 宋濂就是这样一个有真才实学的文人,他最初是宁越府的郡学教师,曾与刘伯温并列“金华四杰”,后来一同为朱元璋效力。 追随朱元璋后,宋濂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教授朱标等一众朱元璋的儿子学习经书,其为人处事之风对朱标影响极大。 1377年,宋濂以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的职位告老还乡。 朱元璋十分不舍,曾经感慨地说:“你是我大明朝的文官之首啊,我希望你能陪我一直到老。” 后来朱元璋亲自给宋濂设宴饯行,宋濂不由得感激涕零:“皇上,以后只要老臣还在世,您寿辰之时,老臣都会到京城看望您。” 此后果然,每当朱元璋生日那一天,宋濂都会准时出现在朱元璋的生日宴上,这让朱元璋十分欣慰: “宋濂跟了我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说过一句谎话,没有说过别人一句坏话,真是一个贤者啊。” 然而1379年,老态龙钟的宋濂在看望朱元璋时,脚步不稳差点摔倒。 朱元璋冲口说了一句:“你这身体需要将养,以后不必每年都来看我了。” 宋濂就信以为真,1380年朱元璋生日时,他真就以实为实地没有来。 可是朱元璋早将去年说的话忘到了脑后,他直接询问宋濂的儿子中书舍人宋璲:“你父亲为什么没来啊?” 宋璲没敢说是皇上您老人家不让父亲来的,只得编了一个理由:“父亲染病了,所以没能来为您祝寿。” 然而朱元璋的眼里哪能揉得下沙子,他派人去调查,然后得到报告:“宋濂根本没病,他正在家乡和人喝酒聊天呢。” 这一下朱元璋大怒,正好宋濂的孙子宋慎与胡惟庸案件有所牵连,他就将宋璲和宋慎一起杀掉,并且以此为理由,下旨诛杀宋濂。 太子朱标这时候已经在朱元璋的指导下参与政务处理工作,立即得到了这个消息。 朱标一想到那个严肃认真的先生就要因为一个莫须有的理由被杀掉,心里就极为不安。 他立即找到朱元璋,跪下来为宋濂求情:“父皇,这么多年,儿臣没有向您求过情,今天我想请您看在儿子的面子上,饶恕老师的罪行吧!” 朱元璋看到朱标居然为了宋濂流下眼泪,禁不住大怒:“看看宋濂把你教成什么样子了,你将来要做天下之主,这种儿女情长最是要不得。” 顿了一下,朱元璋又说道:“你要学会心硬,等你当了皇上后,再来管这些事吧。” 朱标一看朱元璋是铁了心想要杀宋濂,只得失魂落魄地往太子宫走,路过皇宫里的小湖,他居然头脑一热,就跳了进去。 当然有众多侍卫在,朱标要是被淹死,就出大笑话了。 当得知朱标因为没能救下老师,居然不惜跳湖,朱元璋不由得被气笑了:“这个傻小子,过于重感情了,罢了罢了,我就成全他师徒之义吧。” 于是朱元璋就取消了诛杀宋濂的命令,可是心里始终憋着一口气。 为了舒解心里的闷气,他就下令把当时随侍在朱标身边的人全部抓了起来,进行严格的审查,最后下达一道命令:“凡是没脱衣物跳入水中的侍卫全部连升三级,而那些解衣脱鞋后再跳入水中的人全部杀死。” 朱元璋的理由极为高傲:太子的命高过一切,处于生死之际,哪还容得你们解衣脱鞋,有这些想法的人,就是不忠。 这种论调,绝对是一个标准的皇帝心态。 马皇后也得知了朱元璋要杀宋濂的消息,她就让人准备了一桌素食,当朱元璋询问原因时,马皇后表示:“妾想要为宋先生祈福消灾。” 朱元璋一看马皇后也想要保宋濂,他就告诉老妻:“我已经赦免宋濂死罪了。” 然而这种说了不算的事情发生,让朱元璋的心里更加气闷,自己想杀个人,儿子也保,妻子也保,这怎么得了?于是他下达命令:“将宋濂发配四川。” 从浙江到四川,从明朝的大东边一路走到大西边,对于一个年过古稀的老人来说,绝对是一趟异常艰难的旅程。 果然,宋濂最终也没能到达四川,走到重庆奉节时就去世了。 从朱标不惜跳湖也要救宋濂一事来看,朱标的人品确实很正,可惜他寿命不长,不然明朝的走向可能就另当别论了。        

0 阅读:15
诺言卿史录呀

诺言卿史录呀

一样得事件,不一样得角度去说,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