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在闺蜜苏青的撮合下,张爱玲和胡兰成喜结连理。一天,张爱玲刚回家,撞见丈夫与闺蜜在沙发上举止暧昧,张爱玲只是瞥了两人一眼,默不作声的走开了。 张爱玲出生于名门望族,却是在缺爱的环境下长大,她的父母是包办婚姻,彼此之间没有感情,夫妻之间总是争吵不断。 张爱玲9岁这年,母亲和父亲离婚了,直接抛下张爱玲姐弟,独自前往欧洲。 父亲选择再婚,娶了一个大他几岁,精明能干的女人。 继母强势、抠门,脾气差,对年幼的张爱玲动辄打骂。父亲对张爱玲也不闻不问,只顾享乐。 张爱玲脾气又倔又硬,与继母的矛盾越积越深。在她中学毕业的那一年,因为差点和继母打起来,被父亲关在小黑屋长达半年的时间。 在得知母亲黄逸梵从国外回来,张爱玲投奔了她。 母亲并不欢迎张爱玲的到来,家中多一个人,不仅要花钱供她吃穿用度,还会影响到自己和男人约会。 张爱玲本来就是一个心思敏感、脆弱的少女,母亲又总是对她说:“都是因为你,让我的生活变得如此糟糕。”这无疑是加重了张爱玲的心理负担,内心总是生出巨大的愧疚感和无力感。 为了摆脱精神的折磨,张爱玲把精力投入到了写作,成长环境让她变得心思敏感,情感细腻,再加上天赋异禀,创作出了《沉香屑第一炉香》,因此一炮走红。 紧接着又发表了《倾城之恋》等一系列小说,成为了上海滩红极一时的名人。 张爱玲遇见苏青时,已经是名声大噪的作家,她的文章几乎都发表在了苏青担任主编的《天地》杂志上。 因为都在书香门第中成长,都爱好文学和写作,也都经历了家境的衰败。 张爱玲和苏青惺惺相惜,情同姐妹。 然而,张爱玲发表小说《封锁》后,改变了两个人的友谊。 当时苏青已经离婚,与同乡胡兰成的关系非常密切。胡兰成在看到《封锁》时,大为赞叹,还专门找苏青要张爱玲的地址。 亲自写了一封信寄给张爱玲,上面写道:“爱玲先生赐鉴。贸然拜访,未蒙允见亦有傻气的高兴,留作数日,盼能一续。” 此时张爱玲23岁,未经世事,不懂男女情爱,童年的经历,让她尤为缺乏安全感。 38岁的胡兰成风流倜傥,成熟稳重,更是情场老手,熟知女人的内心。 胡兰成的出现慰藉了张爱玲渴望爱的内心,她却不知道在这之前,好友苏青与胡兰成有一段地下情,两个人开始谈起恋爱了。 胡兰成对张爱玲的关爱和体贴,弥补了她在家庭中缺失的爱。旁人都劝她:“这个男人不适合你,身份也敏感。” 张爱玲对胡兰成爱的盲目和卑微,即使被人说是插足者,也丝毫不介意。 胡兰成最后离婚,让苏青做媒,与张爱玲登记结婚,但没有给她举办婚礼。张爱玲也对此没有任何意见。 婚后的生活过得并不幸福,胡兰成依旧风流成性,到处拈花惹草,张爱玲因为爱情,选择一忍再忍。 有一次,张爱玲碰巧撞见丈夫和苏青在沙发上卿卿我我,内心大为震惊,结果只是瞥了他们一眼,沉默的走开了。 从此,张爱玲对苏青充满猜忌,两人的友谊因一个男人而破裂。 但张爱玲对胡兰成依旧没有死心。 当抗日取得胜利,胡兰成变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无奈之下,只有改名换姓,东躲西藏。 逃到武汉后,胡兰成又动了贼心,和一个17岁的女护士周训德谈起恋爱。后来,胡兰成回到上海,还在张爱玲面前,大肆宣扬自己和小周的风流韵事。 张爱玲为此难过了好长一段时间,而胡兰成说她小心眼。 当胡兰成从武汉流亡到杭州,又与一个名叫范秀美的女人厮混,最后两人还结为夫妻,过上了小日子。 张爱玲却担心丈夫吃不好睡不好,冒着战火的危险,前来看他。而胡兰成内心毫无波澜,甚至让张爱玲住旅馆,自己依旧和范秀美住。 张爱玲委屈至极,让他在自己和范秀美之间做选择,胡兰成不答应。 1952年,张爱玲彻底死心了,向胡兰成提出了离婚。最后写一封诀别信,还附上三十万元。 这是张爱玲最后的柔情,但胡兰成一点感激之意都没有。 四年后,张爱玲毫无留恋的前往了美国,离开了这个伤心之地。 张爱玲曾说:“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这与她童年的经历密切相关,原生家庭带给了她极大的创伤,长大后一直在寻求被爱。 张爱玲对待爱情极其卑微,低到尘埃里也只是感动了自己,成了别人眼中的笑话。 对待爱情,应当是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
1944年,在闺蜜苏青的撮合下,张爱玲和胡兰成喜结连理。一天,张爱玲刚回家,撞见
裂谷长河
2025-04-02 09:58:20
0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