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一名19岁的广西女孩到北京见到毛主席,两人十分投缘。毛主席一听女孩的姓名,便说出了连女孩自己都不知道的家族渊缘,帮她改了名字,还认她做了女儿。 这名广西女孩原名岑荣端,1939年出生于广西贵县。 她是在红旗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从小便是听着毛主席语录长大的,一直非常崇拜毛主席。 十几岁的时候,因为外形条件优秀被选入了文工团。她很喜欢跳舞,练习也十分刻苦。不过,当时十几岁的曾荣端怎么也不会想到,舞蹈竟会让她和内心最崇拜最敬爱的毛主席结下不解之缘。 1958年,办公厅为了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决定定期举办舞会。舞伴都是从各省市文工团选拔出的佼佼者。 曾荣端幸运地被选上了。19岁的岑荣端在礼宾员的带领下,走进了宴会厅,见到了毛主席和其他许多领导。 当她被安排带到毛主席面前,给毛主席做舞伴时,她不免有些紧张,毕竟,她面对的是心目中天神一样的人物。 毛主席很和蔼地问她:“小姑娘,你姓什么?” 岑荣端说:“报告主席,我姓岑。” 毛主席伸出手,说:“哪个岑?你写在我手上看看。” 岑荣端便伸出手,在主席的大手上写了一个“岑”字。 岑荣端见主席如此平易近人,紧张情绪慢慢消退了。 主席又问了她的名字,她说:“我叫岑荣端。”又把名字也在主席的手上写了一遍。 主席说:“荣端,不通顺哪。不如叫云端,飞上彩云端,还可以做仙女哩!” 众人闻言,都呵呵地笑起来。 笑声中,岑荣端也全没了刚来时的拘束,也笑着说:“好,我听主席的,以后就叫云端。” 之后,她真的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岑云端。 音乐起来后,岑荣端便领着主席舞了一曲。 跳舞的过程中,主席又问她:“小姑娘,你是哪里的?” “我是广西的。” “你是壮族人吧?” 岑荣端说:“不,我是汉族人。” 主席却摇摇头,说:“不,你肯定是壮族人。不信回去问你父母。” 岑荣端心下奇怪,舞会散场后,她果真写了一封信向父亲询问。 原来,中国岑姓的源流,一共有三支。一支是西周贵族姬姓的后代,生活在陕西一代。一支是秦汉俚人的后代,后由粤西迁至海南,发展为后来的黎族。还有一支,则是广西壮族。 而关于壮族的岑氏,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传说。 宋朝时,壮族的先人们已经形成了许多强大的部落,但大家都没有姓。 一天,几个主要部落首领聚到一起开会,决定给自己部落取一个姓。 主持的部落最大,决定姓“黄”,因为“黄”字在状语中的意思是“大王”;负责养牛的部落决定姓“莫”,“莫”在状语中代表牛;负责抓鸟的部落决定姓“陆”,“陆”在状语中代表鸟,负责养狗的部落决定姓“麻”,“麻”就是状语里的狗。 各部落有了姓,兴高采烈地讨论起来。那边负责做饭的部落首领不高兴了,我们部落还没姓呢,便用菜刀在砧板上“哒哒哒”地剁起来,以示反对。 于是黄姓部落首领便发话了:“别敲了,你们就姓岑吧!” 按照之前取姓的逻辑,“岑”是状语里砧板的意思。只是解放后,许多壮族融进汉族,所以新一代的年轻人都不知道自己是壮族人。 看完父亲的信,岑云端对主席的渊博学识佩服得五体投地:只是听了她的出生地,便推测出她的家族渊缘。她对主席的崇拜之情更甚。 因为她个性活泼,主席和这个小女孩谈得很来。主席还请她到家里吃饭,和主席熟了之后,岑云端也不像当初那么拘谨了。 有一天,吃完饭后,岑云端说:“主席,我帮您梳头吧。” 主席很高兴地说:“好啊!” 岑云端给主席梳头的时候,主席突然幽幽地叹了口气:“我女儿小的时候很喜欢给我梳头,不过,她们现在都大了,已经有了自己的生活了。” 岑云端听着主席的慨叹,突然有些鼻头发酸。此时的主席给全国百姓带来了幸福的新生活,可已经年过古稀的他,其实也是一个孤独的父亲,渴望着儿女的陪伴。 她心中一热,脱口说道:“主席,我也是您的广西女儿。我在这里的时候,可以天天给您梳头。” 主席笑了,心中的伤感被小姑娘的话冲淡了,他慈祥地看着岑云端:“对,你就是我的广西女儿!” 后来,岑云端又多次到看望主席,主席也很喜欢这位广西女儿,还送了她一套自己的作品,在上面给她题了字。 她回到广西后,连当时的广西一把手都感到嫉妒,开玩笑说:“你这套书我也有,可是我的没有题字,我的待遇不如你哩!” 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堪称奇妙,岑云端和毛主席,一个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女孩,一个是声振寰宇的老人家,两人身份天差地别,所在地也是天各一方。 但两人遇见之后,却结下了一段令人感动的父女缘。 可见亲情也并非必得有血缘关系,唯在一腔互相关怀的真心而已。 你怎么看?
毛泽东在军事上的4大疑问:第一,为什么从来不拿枪?毛主席是中国近代公认的
【1评论】【3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