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赤水简单来说,就是40万国军把3万人的红军包围在了一条河附近,结果来来回回跑

青眉黛 2025-04-01 16:27:25

四渡赤水简单来说,就是40万国军把3万人的红军包围在了一条河附近,结果来来回回跑了4次,愣是把40万人给活活跑散了。 毛主席军事生涯中最得意的一场战役,40万大军被3万红军遛的团团转,最后化被动为主动,成功突破了敌人的包围圈。 在四渡赤水中,毛主席用兵如神,将凝结中国军事智慧的兵法和红军遭遇的现实相结合,转战千里成就了以少胜多的军事奇迹。 一条河来回跑四次,如何能够打乱40万敌军的阵脚,敌军真的就这样心甘情愿地跟着红军跑吗? 详细拆解四渡赤水的过程就知道,红军的每一次渡河,都是经过精密考量的,而看似兵力不俗的敌军,在面临红军防不胜防的战略时,那是不得不跟随。 更绝妙的是,四渡赤水完全是毛主席和党中央因势利导、见招拆招的临时计策,全然没有提前计划。 在第一次横渡赤水之前,红军刚在土城青杠坡遭遇了一场难缠的恶战,这一战中红军失利,党中央面临着生死攸关的时刻。 红军虽然重击了国民党军队,在自身也陷入了巨大的危机,沉重的伤亡和不利于红军的形势,迫使党中央不得不调整策略。 红军接下来该怎么打?当时四面八方都是国民党军,当下的情况,硬碰硬是最差的选择,此时跟从川陕下来的红四面军会合是最佳选择。 但是局势如此明了,连蒋介石也能判断出红军的行动,毛主席当下拍板,红军会合是必要的,但是要迂回前进,给蒋军一个出其不意。 于是红军杀了一个回马车,趁着蒋军主力在这里阻击红军的时候,退回黔北杀杀蒋军的威风。 红军此举果然让蒋军自乱阵脚,蒋介石本来觉得稳的黔北再次出现漏洞,红军取得了一次重大胜利,士气高涨。 蒋军就不那么好过了,明知红军在耍计谋,还是不得不一个急转弯回去布防。 而红军却并没有再次逗留,而是二渡赤水,在蒋军跑的人仰马翻之时,折返回赤水这一侧。 这下不管是蒋介石的中央军还是四川刘氏军阀,都想不到红军会这样打,原先兵力优势的主动权已经完全丧失。 一二次横渡赤水之后,红军和蒋军的形势已经开始发生逆转,红军开始根据战场变化下起了棋。 此时红中央军要如何走,完全处于不可预测的机动灵活状态,连红军自己人都不知道下一步是什么。 但是红军的默契不一般,内部争斗频繁的国民党军是无法使用这种策略的。 于是就出现了毛主席指挥有度,红军各军配合默契,而蒋军还在互相角力,试图在围剿红军的同时,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追着红军疲于奔命的蒋军也学聪明了,决心以不变应万变,加强防守等待红军的行动。 毛主席下令争取主动权,一部分兵力主动出击,攻打鲁班场牵制敌军,另一部分兵力三渡赤水河,假装做好了北渡长江的准备。 蒋军这下也不能假装游刃有余,主力开拔冲向赤水以西,又在长江边修筑碉堡,防止红军上岸。 此举正中红军下怀,赤水河跟长江的兵力只有很少的一部分,都是为了迷惑蒋军的所做的幌子。 实际上大部分主力已经改走陆路,在深山密林中摸索前进。国民党军扑了个空,赶快组织兵力回防,但是却又给了红军机会。 黔北再次陷入防守空虚的境况,红军四渡赤水,大举进攻贵阳。此时蒋军为了到处堵缺口,云南、贵阳到处跑。 而红军在四次周旋中,打破了蒋军的包围,顺利渡过了金沙江,以少胜多打赢了这一仗。 这场战斗凝结了红军的战斗智慧,毛主席指挥红军神来一笔,避开蒋军主力以退为进,成功打开了被动的局面。 上兵伐谋,用计谋粉碎敌人的计策,是最强的用兵之法,毛主席运筹帷幄,不仅最大程度调动了红军,还预测了蒋军的应对,因此才能走一步看三步。 40万大军,光是手拉手都能把3万红军围的密不透风,却在一次次来回防守中打散了队形,蒋军的失败实在是不冤。 尽管后来毛主席指挥了多场战斗胜利,但是他一直说四渡赤水才是平生得意之作。 参考资料:四渡赤水:毛泽东“最得意之作”2016年09月28日15:21来源:海南日报

0 阅读:1
青眉黛

青眉黛

青眉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