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死法太惨烈。1963年2月,31岁的诗人西尔维亚·普拉斯在精心打扮,穿着华服

奇谈社会 2025-03-31 23:28:04

这种死法太惨烈。1963年2月,31岁的诗人西尔维亚·普拉斯在精心打扮,穿着华服和高跟鞋,将自己的上半身放入了电烤箱,而电烤箱的高温最终将她吞噬。 信息来源:『西尔维娅·普拉斯:钟形罩瓶里被罚的精灵』『网易号』『新京报』『2023-06-26』 厨房瓷砖上凝固的面包屑还带着余温,梳妆台前的香水瓶盖都没来得及拧紧,这个早晨本该和往常一样——如果她没有在孩子们上学后,把最喜欢的诗集整整齐齐码放在烤箱旁边。 八岁那年父亲突然离世时,普拉斯盯着葬礼上的蜡烛看了整整三个小时。 火苗在她漆黑的瞳孔里跳动,就像后来她总忍不住把手指伸向燃烧的火炉。 母亲把厨房刀具锁进抽屉时,这个早慧的女孩已经在日记本上写满关于死亡的幻想:“如果刀刃划过皮肤像拆开礼物盒的丝带,死亡会不会变成生日派对?” 她的聪明才智像野草般疯长。 高中时获得的全额奖学金、大学没毕业就收到的杂志社聘书,这些普通人眼里的幸运,在她眼中不过是无聊的游戏通关奖励。 真正让她眼睛发亮的,是精神病院里电击治疗时看到的蓝紫色闪光。 护士们发现,这个病人在接受治疗后会躲进厕所,用口红在卫生纸上写满支离破碎的诗句。 在英国留学遇到的诗人休斯,有着她幻想中完美男性的所有特征——189厘米的身大个子能把风雪挡在门外,深陷的眼窝里藏着整条银河。 他们在暴雨中交换写满诗句的笔记本,墨迹被雨水晕染成古怪的图案。 短短四个月的恋爱就像被按了快进键的电影,婚礼上普拉斯戴着母亲留下的珍珠项链,却悄悄在婚纱内衬缝了张字条:“这是我的第二次生命”。 双胞胎孩子的诞生带来了短暂的幸福。 普拉斯会抱着婴儿在凌晨三点写诗,奶瓶和钢笔在书桌上摆成对称的阵型。 但休斯身上流浪诗人的血液始终在躁动,当加拿大诗人夫妇来做客时,普拉斯发现丈夫看着女客人的眼神,就像当初看着暴雨中湿透的自己。 分居后的伦敦公寓冷得像冰窖。 普拉斯把叶芝住过的这间屋子每个角落都擦得锃亮,却擦不掉玻璃窗上经年累月的雾气。 她开始重复童年时的危险游戏:把手指伸向滚烫的灶台,在菜市场盯着肉贩的砍刀发呆。 女儿有次撞见她站在打开的烤箱前整理头发,吓得打翻了桌上的牛奶。 那天普拉斯抱着女儿唱了整夜摇篮曲,第二天却买了更大功率的烤箱。 1963年2月11日的清晨,普拉斯给孩子们做了最丰盛的早餐。 她换上初见休斯时穿的樱桃红连衣裙,给苍白的嘴唇涂上正红色口红。 当烤箱指示灯由橙转红,她像走进舞池般优雅地俯身,发梢的香水味混着焦糊气息在厨房弥漫。 五小时后,保姆发现她蜷缩的躯体保持着谢幕般的姿态,手边散落的诗稿上写着:“死亡是门艺术,我要让它格外精彩”。 六年后的同一天,那个曾让休斯移情别恋的女人,带着自己四岁的女儿以同样方式死去。 人们在她厨房发现用口红写在镜子上的遗言:“西尔维娅在教我跳舞”。 休斯从此被钉在道德的耻辱柱上,连普拉斯墓碑上他的姓氏都被愤怒的读者一次次刮掉。 但当我们翻开普拉斯最后出版的诗集,会发现有首题为《生日礼物》的小诗被折了角:“三十一根蜡烛在烤箱里融化/孩子们的笑声是最后的烛芯/我将自己包装成礼物/寄往每个说爱我的人心里”。 或许这位把死亡写成艺术品的诗人,至死都在等待有人能真正读懂她藏在绝望里的求救信号。 如今她的诗集仍在全世界流传,那些关于痛苦与死亡的美丽诗句,像她留在人间的另一个灵魂。 当我们为这个悲剧故事叹息时,或许更该记住:有些看似脆弱的心灵,其实在用最决绝的方式对抗世界的荒诞。 普拉斯用生命完成的最后诗篇提醒着我们——每个支离破碎的灵魂,都值得被温柔解读。

0 阅读:1
奇谈社会

奇谈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