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张学良赞助给刘长春8000大洋,让他去往洛杉矶参加奥运会,当刘长春漂

爱吃凉历史 2025-03-31 18:48:11

1932年,张学良赞助给刘长春8000大洋,让他去往洛杉矶参加奥运会,当刘长春漂洋过海坐了22天邮轮到了赛场后才发现,其他运动员穿的都是专业跑鞋,而自己只有皮质运动鞋。 在辽宁沈阳的校园里,有一位年轻的体育健儿正在崭露头角。1932年,刘长春在学校运动会上一鸣惊人,接连打破了100米、200米和400米三项全校纪录,更令人瞩目的是,他还打破了全国100米纪录。这样的表现让他如同一颗冉冉升起的体育新星,很快被刚刚成立不久的中国奥委会所关注。 然而,就在刘长春逐渐为人所知的同时,日本在东北建立的傀儡政权"伪满洲国"也将目光投向了这位杰出的运动员。为了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伪满洲国"急于在国际舞台上展示自己的"合法性",而奥运会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他们不仅提出要派刘长春代表"伪满洲国"参加奥运会,还散布谣言称"刘长春是东北人,肯定会为伪满洲国出战",甚至声称"国际已经批准了伪满洲国派出代表"。 这些不实言论激怒了刘长春。作为一个有着强烈爱国情怀的中国人,他断然拒绝了这些企图,并公开表态:"我是中国人,炎黄子孙,不可能代表'伪满洲国'出战!"这一坚定立场让"伪满洲国"颜面尽失,同时也使刘长春的处境变得危险起来。 在日本特务的监视下,刘长春必须想办法离开东北。他没有声张,悄悄规划了一条秘密线路。借着夜色掩护,他避开了监视点,辗转乘坐多种交通工具,终于成功脱离了"伪满洲国"的控制范围,来到了当时中国奥委会所在地南京。 到达南京后,刘长春立即联系上了中国奥委会的管理人员。奥委会对这位逃离东北的体育健儿表示热烈欢迎,但很快就面临了现实问题——国民党政府拒绝了奥委会的经费申请,不愿意为运动员参加奥运会提供任何财政支持。这一冷漠态度让刘长春参加奥运会的希望变得渺茫。 面对困境,刘长春没有放弃。他决定北上北京,寻求其他可能的支持。在北京,刘长春见到了当时颇有影响力的"少帅"张学良。张学良认真听完了刘长春的经历和愿望,对这位年轻运动员的爱国精神深受感动。 在交谈中,两人不仅讨论了刘长春个人的参赛问题,还深入探讨了中国体育发展与民族复兴的关系。张学良指出,体育不仅仅是个人荣誉的问题,更是民族精神的象征。一个国家的体育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其国民素质和国家实力。刘长春则表示,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参赛,让世界看到中国人的存在,哪怕只是一个开始。 被刘长春的决心所打动,张学良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他对刘长春说:"你放心去比赛,我来给你出钱,希望你能取得一个好成绩,长一长中国人的士气。"就这样,张学良慷慨地提供了8000大洋作为刘长春参加奥运会的经费。 拿到这笔钱后,刘长春立即开始准备他的奥运之旅。1932年,他从上海启程,乘坐邮轮前往美国洛杉矶。这是一段漫长而艰辛的旅程,整整22天的海上航行让刘长春的体力消耗很大。当他终于抵达洛杉矶时,距离比赛开始只有短短两天时间,几乎没有调整和训练的余地。 当刘长春踏上洛杉矶奥运会的赛场,装备的差距立刻成为无法忽视的现实。其他国家的选手都穿着专为比赛设计的轻便专业跑鞋,这些跑鞋采用先进材料制作,重量轻、弹性好、抓地力强。而刘长春脚上只有一双普通的皮质运动鞋,既笨重又缺乏弹性,完全不符合短跑比赛的需求。 尽管面临这样的劣势,刘长春依然决心全力以赴。在100米的预赛中,当发令枪响起的那一刻,他如离弦之箭般冲出起跑线。凭借着自己的天赋和顽强意志,刘长春在前80米保持了良好的速度。然而,22天海上旅程的疲惫,加上没有足够时间适应时差和进行赛前训练,以及皮质运动鞋的阻碍,使他在最后20米明显体力不支,被其他选手超越,最终无缘决赛。 回国后,刘长春并未因挫折而气馁。他重整旗鼓,继续训练,并带领队员参加了第十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虽然依然没有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中国代表团的规模已经有所扩大,这表明中国体育正在稳步前进。 刘长春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体育事业。他的故事激励了几代中国体育人。为了纪念这位体育先驱,他的家乡辽宁大连在奥林匹克公园为他建造了一座雕塑,永远铭记他为中国体育所做的贡献。

0 阅读:58
爱吃凉历史

爱吃凉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