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农民冒死救下毛主席,毛主席留字条:“等革命成功了,你就拿着这张字条来

鉴史忆往呀 2025-03-31 13:58:41

1929年,农民冒死救下毛主席,毛主席留字条:“等革命成功了,你就拿着这张字条来找我!”但建国之后老农赴约,毛主席却说,你不是救我的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1929年,是革命工作进行的无比艰难的一年,这一年毛主席免疫力下降,不幸染上了疟疾。   这病虽然在短时间那并不致命,却是时常发作,每次发作起来都痛苦不已。出于身体状况,毛主席只能暂时告别一线,秘密的前往深山老林中养病。   但毛主席虽然人在黄山区,依旧心系着革命工作,他眼见着山下的百姓日子艰难,心下十分不忍,于是经常到山下去指导当地百姓的革命工作和经济发展。   毛主席化名为杨先生,本意是想要借着这个假身份能够指导当地的百姓发展经济,却没想到纸包不住火。他在此养病的事最终还是走漏了风声。   国民党军负责前来剿灭共党的林蔚民在得知此事后立即派遣军队搜查。然而人海茫茫,毛主席又用了化名,他也从未见过毛主席这无疑是大海捞针。   但他无意中听说自己现在距离毛主席护卫队其中一员的祖屋非常的近。于是他立即派人去打听,果不其然找到了其中一个护卫卢其中的祖屋。   林蔚民知道直接叫卢其中交出毛主席,他是肯定不会的,于是他便威胁卢其中的妻儿,并放火烧了他的祖屋。   事情亦如他预料的一般,在祖屋被烧以后,卢其中妻儿立即前去投奔卢其中,而此时林蔚民就偷偷的跟在后面,并在卢其中妻儿逃往的深山中放了把大火。   卢其中的妻儿来到以后,当时毛主席的侍卫长粟裕立马意识到此事并不简单。 “林蔚民不是良善的人,这里恐怕已经不安全了,必须马上转移!”   而此时在此养病的毛主席却恰巧发病,他的妻子贺子珍又身怀六甲,一时之间几人逃跑的计划陷入两难。   眼见着山下的大火逐渐烧了上来,其中村民陈裕添却突然站了出来。 “山路难走,我们又要赶快逃跑,我来背着杨先生走吧。”   事已至此,又没有其他的办法,只能按照农民说的做,更何况他熟悉这山上的地形,说不定真能带他们逃出生天。   于是护卫队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护送贺子珍,一部分随着陈裕添护送毛主席离开。   一路上情况都十分危急,在中途甚至遇到了国民党的巡卫队,但都被陈裕添机智的利用地形化解了。   毛主席虽然虚弱,但看着因为被自己而大汗淋漓的陈裕添心下还是十分不忍,多次提出想要自己行走,然而他的身体状况却无法支撑他。   这一路也正是陈裕添不顾生命危险护送着毛主席,毛主席才得以逃出那座大山。 临走前,主席本想答谢陈裕添的救命之恩,却没想到这个满身伤痕的陈裕添只是一个劲的摆手。   这近一个月的时间里,陈裕添几乎每天都会走上数小时的山路,只为了给自己带营养品,而其他的村民也都给与了主席巨大的关怀与帮助。   所以主席在这张生平第一次打下的欠条上郑重的写了下来,交到了陈裕添手中。   “等一切战争都结束之后,你拿着这张纸条来找我,记住一定要来找我。”   陈裕添笑笑没说话,那时候的他并不知道自己眼前的这位是什么样的人物,他只是觉得这位为他们做了很多贡献的人不应该因为别人的抓捕而命丧于此。   毛主席病愈之后,又回归了革命工作,而当日救他于水火的陈裕添他一直没忘。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三周年之际,主席给陈裕添写信,邀请他到北京来。   “陈裕添的身形我记得十分清楚。你不是陈裕添,你是当年在村里看茶桶的。”   看着眼前历尽沧桑的陈奎裕,毛主席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深山中,回忆起了20多年前的那一幕幕。   而听到这句话的陈奎裕也颇为震惊,没想到毛主席还记得自己,更没想到会记得如此清楚。   陈奎裕有些紧张的握着自己的手道“主席,您要找的陈裕添是我的表哥,我是他的弟弟。”   说着农民将自己手中的字条递交给了毛主席。毛主席却看着这张字条发出了惋惜。   原来,从未想过要得到主席报答的陈裕添,在收到主席邀请上北京的电报后,妻子正处于怀孕时期,虽然北上的邀请确实很难能可贵,但是一向重情重义的陈裕添还是选择留下来陪伴孕妻,而不愿拂了主席好意的他,则请求堂弟代为前往。   实际上,在新中国成立后,当年在闽西深山中曾保护过主席的那些村民们,他们将这件事深藏起来,仍由历史埋没,如果不是主席主动提起,根本不会有人知道。   更不用说,想要以此向主席提出帮忙的请求。   甚至在后来,为了感谢陈裕添做出的贡献,组织曾几次找到陈裕添,都被他一一拒绝了。   可也正是如此,陈裕添与村民们也让所有人对此愈发敬佩。      

0 阅读:1367

猜你喜欢

鉴史忆往呀

鉴史忆往呀

欢迎关注,跟着小编一起看历史小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