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2年,在马皇后的葬礼上,一个和尚拉住朱棣的衣角,在他耳边轻声说道“王,让我

品古观今吖 2025-03-30 15:29:20

1382年,在马皇后的葬礼上,一个和尚拉住朱棣的衣角,在他耳边轻声说道“王,让我跟你吧,我可以送你一顶白帽子。”朱棣听完惶恐不已惶恐,连声拒绝,但20年后,朱棣却对其言听计从。 1382年,朱元璋的发妻马皇后去世,朱元璋很是悲伤,为马皇后举办了隆重的葬礼。各各封地的藩王也快马加鞭赶来参加母亲的葬礼,朱元璋也特意从各各寺庙请来众多的僧人为马皇后诵经超度。 葬礼快要结束的时候,一个叫道衍的和尚找到了朱棣,将他拉到无人的角落轻声的说“请王将我手下,我就会送王一顶帽子。”朱棣打量着这个和尚,这跟其他的慈眉善目的和尚确实不一样,这个道衍和尚生的一双三角眼,一脸的肃杀相。 朱棣一边看着道衍一边轻蔑的说道“我乃堂堂一王,奇珍异宝我尚且不缺,会缺你这顶帽子?你莫非太小看我了。”说完就要走。 道衍和尚赶忙拦住朱棣胸有成竹的说“我送给您的帽子可不是普通的帽子,我要送您一顶白帽子。”这和尚也是看出朱棣身上流漏出的王者气息,想必将来定能一飞冲天,故而想要拜在朱棣门下,跟随朱棣成就一番伟业。 朱棣听到和尚要送自己一顶白帽子大为吃惊,当即呵斥到“大胆和尚,竟敢胡言乱语,本王断然不会谋反,再要胡言小心你自己的脑袋。”原来和尚是想要辅佐朱棣登上龙座,现在他是王,王上边加个白,那不就是“皇”吗。 怪不得朱棣如此的惊慌,现在朱元璋还在世,朱标也早早的被立为太子,威望高,深受朝臣的爱戴。这个时候想要按照和尚说的谋反取而代之,无异于以卵击石,最后一定会被处死。 朱棣没有跟和尚过多的纠缠,转身走了。马皇后葬礼结束后,朱元璋命令各各藩王各自带一名僧人回去,在接下来的半年内继续给马皇后诵经祈福。 因为朱元璋没有指定谁跟谁,都是各各藩王自己挑选。朱棣经过几天的深思熟虑还是决定带上了道衍回了北平驻地。他想这个和尚如此与众不同,说不了真会对自己有帮助。 1390年,朱元璋的爱子,明朝的太子朱标因病去世。这对朱元璋的打击很致命,自己在朱标身上倾注了太多的心血,朱标也是最像自己的一个儿子,现在却落的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处境。 现在最合适的人选就是将朱棣立为太子,可是朱棣前面还有两个哥哥秦王和晋王。“即立燕王,置秦晋二王何地?”,思虑再三,朱元璋将朱标的儿子,自己的孙子朱允炆立为了太子。 1398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驾崩,朱允炆继位,称建文帝。上位后,为了防止各地藩王拥兵自重,威胁皇权,朱允炆采取了谋士的建议开始削藩。 前边进展的很顺利,像秦王,晋王等,本来就没有多大的志向,没有多少谋略,加上势力也不大,很快就去除了他们的军权,不再有任何威胁。 朱棣看着前边几个藩王都已经被整治,知道接下来就轮到自己了。他开始慌了,他明白自己才是朱允炆的最终目标,因为就数自己的势力最大。 朱允炆现在是皇帝,不配合削藩就是抗旨,死路一条。自己威望,势力如此之高,配合他削藩,等自己没有了军权估计也是死路一条,毕竟没有势力的燕王对朱允炆也是一大威胁。 到底反不反,决定谋反那就要背上不忠不孝的骂名,朱棣开始举棋不定。这时候道衍和尚对朱棣说道“不用顾及天道,殿下要做的是顺应民心”。在道衍和尚的劝说下。朱棣决心动手。 为了迷惑朱允炆,朱棣在道衍和尚的建议下开始装疯卖傻,完全没有了一个藩王该有的风度。这一举动确实迷惑了朱允炆,为举兵起义赢得了时间。 1399年,万事俱备,朱棣以“清君侧,靖国难”为名,出兵南京,发动了靖难之役。道衍和尚就是这场战役的策划者。 长达4年的战争中,道衍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前,道衍用兵如神可以攻城伐地,在后,道衍也可调集粮草,稳定后方。 1402年朱棣占领皇城,称帝,道衍被任命为僧录司左善世。并在两年后被赐名姚广孝。他也被称为明朝两大谋士之一,与刘伯温齐名。可以与明朝开国功臣刘伯温齐名,这个黑衣宰相姚广孝确实了得。  

0 阅读:207

猜你喜欢

品古观今吖

品古观今吖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