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1月,129师2团团长孔庆德,率部夺取了一门大炮,竟然是日本天皇御赐给日军的大炮。日军大队长惊慌失措,出动重兵前来围剿,还重金悬赏大炮的下落,然而还是一无所获,最后被撤了职,羞愧难当剖腹自杀了。 1938年1月的一个夜晚,冀豫支队第二团团长孔庆德站在距离河北宁晋大杨庄不到一公里的龙家庄高处,手握望远镜,仔细观察着日军营地。透过夜色,他看到日军营地内戒备森严,士兵们来回巡逻,火光映照下一片肃杀之气。 突然,一道反光刺入眼帘。孔庆德定睛一看,心中一震——那是一门山炮,炮身上刻有日军番号,竟然是天皇御赐之物。在物资极度匮乏的抗战时期,这不仅是一件珍贵的武器,更是象征着日军威严的标志。驻扎在大杨庄的日军有300余精锐部队,配备精良武器,正计划以此为据点进攻束鹿与新河地区。 "今夜,我们要夺下这门炮。"孔庆德当即决定冒险一搏。 这位出身名门却经历坎坷的将领,是孔子七十三代后裔。16岁那年,乡兵无故抓走了他的父亲,从此杳无音讯。1928年春,北伐战争席卷山东,陈调元率领的第四十六师攻占曲阜,孔庆德毅然应征入伍,被编入国民革命军通信班。1931年2月15日凌晨四时,营长魏孟贤将他从睡梦中唤醒:"快去传令柴洪儒连长,带兵到城南关集合,我们要投奔红军!"从此,孔庆德走上了革命道路。 现在,面对这门天皇御赐的山炮,孔庆德精选了30名战士组成突击队,每人配备短枪、手榴弹和大刀,左臂系上白毛巾作为夜间识别标志。为避免惊动敌人,他下令所有人脱下鞋袜,赤脚行军,避开道路,穿行于田间泥泞。 "记住,进入敌营后,迅速解决守炮人员,不准出声,一切行动听我手势。"孔庆德在出发前低声叮嘱。 月光洒下,映照出一队沉默而坚定的身影。他们踩着冰冷的土地,呼吸凝成白雾,却无人退缩。这支突击队如同幽灵般悄然逼近日军营地,通过了外围巡逻的空隙,终于接近了那门大炮。 战士们屏住呼吸,手起刀落,迅速解决了熟睡的守炮日军。整个过程迅捷无声,但意外却在关键时刻发生——一名队员在拖动大炮时,不慎拉动了拉火绳,炮弹轰然发射,巨大的响声撕裂了夜的寂静。 熟睡的日军被惊醒,嚎叫着从营房冲出,端着刺刀扑向突击队。孔庆德早有预案,突击队当即还击,枪声、手榴弹爆炸声与呐喊声交织成一片。他迅速派出一个营前去接应,战士们边抵抗边拖着笨重的大炮后撤。 田野中,孔庆德带领战士们拖拽着沉重的山炮艰难前行,大炮的轮子碾出深深的辙印。每往前挪动一步都格外艰辛,尤其是在泥泞的农田和崎岖的山路上。然而,这门天皇御赐的山炮对于抗日战争具有重大意义,无论如何也要安全运回。 天亮后,日军沿着辙印紧追不舍。不仅如此,他们还从晋宁县城调来快速部队,试图夺回这门象征着天皇权威的大炮。得知天皇御赐的山炮被八路军夺走,驻守大杨庄的日军大队长惊慌失措,立即组织大规模搜索行动。 "必须找回那门炮!"日军大队长咆哮着,"否则我无法向天皇陛下交代!" 孔庆德率部在后撤途中多次设伏,顽强阻击追兵。敌人死伤无数,却依然不肯放弃。面对大炮运输缓慢与敌军疯狂追击的困境,孔庆德临危不惧,灵活调整战术应对。他命令部分战士伪装继续拖运假炮吸引敌人注意,而真正的天皇御赐山炮则由另一路人马秘密转移。 日军大队长为找回这门炮,在周边村庄张贴布告,悬赏重金寻找大炮下落。然而一切努力都以失败告终,不但没能夺回大炮,还在追击过程中损失惨重。最终,这位日军大队长因丢失天皇御赐山炮的重大失职被军部撤职法办,蒙受极大耻辱。 冀豫支队为这次成功夺取敌军山炮召开了两次盛大的庆功会。在第一次庆功会上,徐向前亲笔题词:"八路军在大杨庄战斗缴获日军之山炮",并为勇士们拍照留念。刘伯承和邓小平更是联名发出通报,高度赞扬了孔庆德带领的突击队的英勇无畏精神。 "这门大炮不仅是武器,更是中国军民抗战决心的象征。"徐向前在庆功会上如此评价。 这门天皇御赐的山炮后来随着刘邓大军转战南北,参与了多次重要战役,杀敌无数。建国后,它被收入军事博物馆,成为抗日战争历史的重要见证。 孔庆德带领战士夺取日军山炮的壮举,是他军事传奇生涯中的又一亮点。事实上,这种临机应变、把握战机的能力贯穿了他的整个军旅生涯。1938年在头泉车站,他本打算袭击井陉煤矿的盐库补给部队,发现盐库已空后,并未空手而归,而是抓住情报,成功伏击了一个日军小队。 他的军事智慧在1948年夏季的襄阳战役中再次得到体现。当时任桐柏军区十纵副司令员的他,奉命攻打襄阳东门以南及城东南角。面对宽约一华里的护城河,他没有选择有桥的地段进攻,而是出人意料地选择在无桥的东南角渡河。 "水宽虽为障碍,却因敌军在此用兵较少,防守薄弱。"他对疑惑的部下解释,"且水中作战,敌火力受限,尤其是手榴弹难以发挥威力。"结果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部队以极小的伤亡成功突破敌防线。
特朗普怒怼普京,你这都是我玩剩下的!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在白宫刚宣布一项黑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