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花1000元住乡下的民宿,贵吗?汪涵给小河乡的村民弄了一个民宿,简单的装修和改造了一下。 一天花1000元住在乡下的民宿,贵吗?这个问题放在几年前,可能会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但今天,在湖南小河乡,这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通现象。 周末的清晨,我驱车来到小河乡,想要体验一下这里的民宿。却被告知至少需要提前一周预订,因为现在的生意实在太好了。一位热情的村民笑着告诉我:"我们这儿的民宿现在比电影票房还要旺呢!" 眼前的小河乡与我想象中的乡村截然不同。村子干净整洁,游客络绎不绝,小店里人来人往。据说这里的小店由村集体运营,日收入最高能达到14000元。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山村,如今已经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甚至被评为乡村振兴示范村。 而这一切变化的背后,是一个我们都熟悉的名字——汪涵。 2023年,当很多人都在疑惑汪涵为何从湖南卫视的王牌主持人行列中逐渐淡出时,他却悄悄带着团队来到了小河乡,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云上的小店》录制。与其说这是一档综艺节目,不如说是一场乡村振兴的实践。 "这三个月里,汪涵真的是住在村子里的。"小河乡的老支书回忆道,"他不是来打卡拍个照就走的明星,而是实实在在扎根进来,了解我们村民需要什么,然后用自己的能力来帮助我们。" 在小河乡,汪涵团队不仅开了一家小店,还修建了一个天文观景台。更重要的是,他们带来了持续的关注和流量,让这个小村庄逐渐热闹起来。村民们开始经营民宿,销售当地特产,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你们在我们这儿再多待一段时间,我们就要发大财了!"老支书半开玩笑地对汪涵说。 而汪涵的回答却体现了他不同于一般明星的责任感:"就是想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为当地的老百姓带来生活上的变化。" 最让人感动的是,《云上的小店》第一季结束后一年,汪涵并没有就此离开,而是带队回访小河乡,查看一年来村子的变化。这种持续关注和帮扶,让小河乡的振兴之路有了长效动力,不再是昙花一现的"明星效应"。 观看《云上的小店》第二季时,我被一个特别的场景打动了。汪涵在伍市镇的食堂里,原本是去执行任务的,却被香气四溢的饭菜吸引,忘记了任务,直接去窗口点了份"虎皮炒蛋"。端着盘子,他毫不犹豫地走到工人师傅那桌坐下,和他们边吃边聊,从收入、家庭到生活琐事,话题不断。这一幕中的汪涵,哪里还有一丝明星架子,简直就是邻家大叔的模样。 这种真实感,正是《云上的小店》打动人心的关键。与其说它是一档综艺节目,不如说是一场乡村振兴的纪录片。48岁的汪涵,似乎找到了比主持娱乐节目更有意义的事业方向。 《云上的小店》第一季成功帮助小河乡蜕变后,第二季将目光转向了平江伍市镇。这里经济相对发达,大部分居民在当地就业,但精神文化生活却相对匮乏。因此,节目的主题也从关注物质提升进阶到关注"小镇青年"的精神世界。 在第二季中,嘉宾阵容扩大了。除了原来的汪涵和沈梦辰,还有张含韵、徐志胜、王勉、大锁和吴泽林加入。小店规模也随之扩大,分为咖啡店、花店和超市等不同区域,每位嘉宾各司其职。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节目组举办的"村晚"海选活动。通过这次活动,真正展现了"高手在民间"的风采。伍市镇有态度十足的空间站乐队和侣行乐队,有架子鼓小天才,有为平江创作《PJParty》的Rapper,还有用国标舞惊艳全场的混血姑娘。民乐团的李老师不仅自己学习,还成立了薪火乐队教孩子们音乐。他说:"我要从民乐团不断学习,才有东西教给孩子们。"这些小镇青年,物质生活富足,精神世界丰盈,正是乡村振兴最有价值的体现。 除了关注小镇青年,汪涵还特别关注残障人士就业问题。节目通过为"橙子夫妇"寻找工作,介绍了长沙的"吧赫西点"——一个专门培训残障人士成为"无声面包师"的机构。更难得的是,汪涵还邀请了残联领导,举办了助残就业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34岁的景馨瑶格外引人注目。这位聋哑人设计师不仅自己勇敢追梦,还带领2000多位残障人士创业,曾获中国服装设计新人奖、上海时装周时尚奖和世界旅游小姐总决赛亚军。 汪涵在节目中说道:"残障人士,残是上天给他们开了个玩笑,障是社会上的一个认知,是人与人之间缺少沟通产生的障碍和隔阂,我们今天在这个地方就是人与人打破这个隔阂,提供一个机会,还给他们社会多元化当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一个人的尊严。" 与此同时,节目还大力宣传平江当地的非遗文化,包括平江木雕、平江酱干、古法斫琴、谷雨烟茶、南江黄鳝面等,让观众大饱眼福,也为当地文化传承注入了新活力。
非洲最大的岛屿——马达加斯加岛,地球上天赋条件最好的大岛屿之一。马达加斯加岛的
【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