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照片拍摄于1999年,照片被制作成挂历《夏之恋》,拍摄者贾育平老师当时靠这些挂历年入近百万。贾老师的挂历是一个时代的审美与想象,那些女孩儿也是真正的中国美女。最多的时候,贾育平一年可以拍20多本挂历,90年代靠买挂历能够年入近百万,是当时最有钱的摄影师之一。 贾育平,1934年生人,早年便对摄影产生了浓厚兴趣。尽管他的本职工作是一名建筑工程师,月薪只有五十多元,但他却始终没有放弃自己对摄影的热爱。那个年代,摄影器材的价格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一台相机的价格高达三四千元。为了凑够钱购买相机,贾育平开始通过拍摄挂历女郎来赚取资金,他甚至不惜向朋友借了一台120相机来尝试拍摄挂历。 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挂历女郎已然成为一种流行文化的代表。这类挂历将女性之美与商业结合,不仅仅是年历的呈现,更是当时审美文化的一种象征。尽管摄影行业尚处于初步阶段,贾育平却凭借着自身对艺术的敏感度和独特的视角,在这个新兴市场中找到了自己的立足点。 贾育平决定充分利用自己有限的空间和资源,在自己的小房间内开创事业。在一个不足16平方米的小房间里,他搬开沙发、桌子和板凳,摆上灯具,将几根铁丝拉成背景支架。这样简陋的环境成了他创作的舞台。模特坐在床上摆好姿势,他则蹲在窗根处进行拍摄。尽管条件艰苦,贾育平却以此为突破口,开始了自己的摄影创作。 贾育平钟情于将模特约到家中拍照,这样既节省了场地费用,也能确保拍摄的私密性。他深知,市场上经常有摄影师会偷师,模仿其他人拍摄的照片并卖给不同的挂历厂商,因此,他选择在家拍摄,以便保护自己的创作不被他人抄袭。 他拍摄的挂历模特,多是他亲自挑选的。与许多大摄影师不同,贾育平并不青睐明星模特,虽然明星模特价格高,但脾气大,合作起来不太顺利。相反,他更喜欢在学校和文工团中寻找一些年轻的、初出茅庐的小姑娘,这些模特更为自然,也更容易合作。拍摄过程中,贾育平几乎承担了所有的职责,他不仅是摄影师,还自己做妆容、服装、道具设计、化妆和灯光布置,简直是一个全能的创作团队。 渐渐地,贾育平逐渐积累了自己独特的摄影风格和口碑,开始在挂历摄影行业中站稳了脚跟。他的作品不仅限于普通的女性挂历,而是在每一张照片中都融入了对美学的深刻理解和独特的艺术表现。从拍摄过程中每个细节的打磨,到模特姿势和服饰的完美搭配,贾育平的作品呈现出一种精致的艺术气质。他的摄影作品不仅仅是商品,更像是一种艺术创作,传递着那个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1979年,当国内摄影界几乎还是一片空白的时候,贾老师的作品就已经在香港摘得金牌大奖,这是国内摄影师的第一次。他以敏锐的洞察力、独特的美学眼光,开创了中国时尚摄影的先河。 贾育平用他的镜头,记录下那个年代最美好的风采,引领着时尚潮流。他拍摄的美女挂历不仅是视觉的盛宴,更向四面八方传递着最新的时尚资讯。林青霞、巩俐等大明星都曾是他镜头下的模特。可以说,贾育平和他的作品,已然成为那个时代的缩影。 在普及时尚摄影的同时,贾老师也致力于培养新一代摄影人才。八十年代,他先后在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讲授摄影课,为行业输送新鲜血液。他以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艺术理念,启迪和引导着年轻的摄影爱好者,推动中国时尚摄影事业的发展。 在那个年代,贾老师可谓是摄影界的"超级巨星"。据说,最多的时候,他一年可以拍摄20多本挂历,年收入近百万元,成为当时最赚钱的摄影师之一。而他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商业上的得意,更在于他对摄影艺术的不懈追求。 贾育平的挂历,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个时代风尚的缩影。通过这些照片,我们不仅看到了女性之美的多元呈现,也感受到了那个年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美女挂历,承载着一代人的青春记忆,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如今,翻看着这些泛黄的照片,那些美丽的面孔依旧光彩照人。她们或许不再年轻,但那种对生活的热情、对美的追求,却永远定格在这些照片里。这,就是贾育平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这张照片拍摄于1999年,照片被制作成挂历《夏之恋》,拍摄者贾育平老师当时靠这些
墨染青天
2025-03-27 17:09:10
0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