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众议院以"国家安全"之名,试图封杀我国电池企业,我认为美欧车企很难为美国政治买单。 美欧车企已于我国电池形成共生关系,深度捆绑的供应链很难“脱钩”。特斯拉上海工厂的电池用宁德时代CTP技术生产;宝马与宁德时代在沈阳共建全球最大动力电池中心;在福特与宁德时代的合作中,美方仅负责生产,核心技术仍由中方掌控。美欧车企与我国电池企业的合作已嵌入到从研发到生产的全流程,如果全面转向本土或日韩,电池产能根本无法保证。 我国电池技术世界领先,美欧车企短期内根本无法跨越电池技术代差。我国电池企业正在改写行业规则,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将针刺测试通过率提升至100%;宁德时代的凝聚态电池实现续航1500公里。连马斯克都说“美国电池产业的技术迭代速度至少落后中国3年”。 除了电池技术代差,我国的磷酸铁锂电池成本也仅为美国本土生产的60%,较日韩产品低15%-20%。美欧电池技术不但无法跟我国竞争,造车成本也将大幅提高。美欧车企放弃技术先进和成本低廉的我国电池为美国政治买单,不符合商人逻辑。 日韩电池企业的原材料长期依赖我国供应,若美欧车企服务于美国政治改用日韩电池。中国只需通过限制电池原材料出口,便会让美欧车企电池供应出现严重短缺。奔驰CEO康林松的表态颇具代表性:"我们不能为地缘政治牺牲商业利益。" 因此,美国试图封杀我国电池,但深度融合的产业链难以割裂,技术代差难以逾越,商人逐利本性难更以改变。因此,产业竞争的裁判是技术优势和市场规律,而非美国国会的反华政客们。 免责声明:新闻资料来自@新浪财经 ,有关数据来自网络。涉侵即删。
美众议院以"国家安全"之名,试图封杀我国电池企业,我认为美欧车企很难为美国政治买
天田新异吖
2025-03-26 21:40:3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