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谈到和英伟达的合作故事,以及自研芯片的战略价值:我们2022年首发Orin-X,我们是4颗。去年我们买了3亿美金的英伟达的芯片,买了80万颗,1辆车装4颗,乐道上也用了。现在中国的同行要用英伟达的Thor,我们肯定不用,我们用自己的芯片。
我们把英伟达的Orin芯片量产,当时正好碰上疫情。我们的白博(硬件副总裁白剑)带着30个人在实验室住了3个多月。我们问,要给你们送什么东西?他说,要送理发的推子。因为头发太长了,羽绒服进去,短裤出来。
我们帮英伟达修了很多BUG,我们提前6个月量产。现在这颗芯片我们自己用,我们做全套的工具链,全部都没问题。ET9之所以如期量产交付,最大的瓶颈不是大家看到的那些看得见的东西,而是芯片和操作系统的匹配。
现在Thor没有我们在前面搞,这些车(采用Thor的车)都在Delay。 Thor-X太贵了,1000多美金,Thor-U也不便宜,听说功耗有不少挑战,我们当年就修复了很多BUG。
我们芯片投了这么多钱,今年光9031这颗芯片,至少抵4颗,注意,是至少,具体抵多少颗就不讲了。我们对它做了重新设计,和我们的第二代车比,至少减1万元。1万元按照100万辆思维,就是100亿,50万辆就是50亿,去年20万辆就是20亿,很多钱就挣回来了。所以研发降本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