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的境界 网络上有一段很有意思的话,说是会沟通的人,说话都有四种

诗情文化 2025-03-19 15:26:38

说话的境界 网络上有一段很有意思的话,说是会沟通的人,说话都有四种境界:先说对方想听的;再说对方听得进的;然后说自己该说的;最后说自己想说的。 先说第一种“先说对方想听的”:这个说法,正面的说法应该是善与赞美别人;中性的说法应该是投其所好;不好听一点的说法应该是阿谀奉承。 第二种“说对方听得进的”。这个说法存在正确的建议,或者迎合对方私心的需求。这个情况下应该是在对方非常谦虚、非常理智或者非常高兴时的情况下发生的。 第三种说法是“说自己该说的”。这个说法存在说话者的职责或身份所在,必须要表达出来的任务或义务一样。 第四种说法是“说自己想说的”。这个说法除去了职务或身份的责任之外的境况,应该属于私人关系不错情况下的发生的劝解、建议等等;从大的方面来说,也包括对国家或组织等等的忠诚,出于热情、忠诚或义气来说的。 这几种说话的方法,都存在着说真话或者说假话的问题。说真话代表真诚,光明正大,不隐瞒。说假话代表不真诚,甚至还会虚构事实,编造真相。然而,这只是一种正向的说法;反过来分析,说真话有时候也会伤人,说假话反而会安抚人心,比如善意的谎言之类。 这就出现了所谓的正面或反面,褒义词或贬义词,甚至正义或非正义的问题。然而,任何的说法,都是一体两面,并不存在正或反,褒或贬,正义或非正义的分别,只是人们的认识出现了问题,那就是本来属于中性的词语或意义,人为地制造出两极分化的定性的局面。 比如,人们都反对虚伪,其实人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虚伪。虚伪本来是一种与他人相处的一种方法,本来也属于中性的词语,因为其反义词为真诚,所以在很多语境中则也成了贬义词或者非正义的说法。 还有一句:“真话不全说,假话全不说”的说法,其实也都存在着逻辑的错误;“真话不全说”,还可以理解,因为有时候隐瞒真相倒是好事。但“假话全不说”,则是谁也做不到的说法。《德道经》里讲“一阴一阳即为道”,也就是万事万物都离不开阴阳,没有纯阴纯阳的现实的独立存在。这个道理和科学的解释则是一样的,没有例外。 维特根斯坦说“语言即世界”,在现实的语境中则是成立的。但也存在着没说出口或不愿说出口的那部分世界。也就是说,语言的世界,只是愿意表达的那部分世界,并不是每个人的世界的全部。这个道理也合于阴阳的理论,就是显性的世界和隐性的世界的分别。也即愿意用语言表达出来的世界属于显性的世界,不愿用语言或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属于隐性的世界。阴与阳、显性与隐性,还都是可以互相转换或转化的。再换句话说,就是一切都是动态的、不确定的。有些看似静态的、确定的事物,实则都是暂时的或相对而言的。 所有的说话或语言,都是有目的性的,没有目的性的语言不存在,包括自言自语,面对空气说话。即使没有功利性的目的,也是为了某种心理的发泄,再或者属于潜意识里的任务的完成。

0 阅读:0
诗情文化

诗情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