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被传“出售”
观点兔子看消费
2025-03-11 16:41:15
星巴克中国被传出售
2025年开年,一则重磅消息搅动咖啡市场——星巴克中国业务或将被出售,潜在买家包括华润、美团、KKR、方源资本等巨头,交易估值或超10亿美元。背后隐藏着星巴克在中国市场遭遇的多重困境:业绩下滑、市场份额被本土品牌蚕食,战略定位的摇摆不定。
👉🏻财报显示,2023财年全年,星巴克全球综合净收入360亿美元,同比增长12%。其中,星巴克中国全财年收入30亿美元,同比增长11%,全年净新增门店326家,总数达到6806家,同比增长13%,再创历史新高。
然而,自2024财年第二季度至次年第一季度,公司总收入下降1.84%、0.62%、3.18%和0.29%,归母净利润跌幅更为显著,达到14.96%、7.61%、25.42%和23.78%。
👉🏻本土品牌的“低价围剿”。瑞幸、库迪等以“9.9元常态化促销”重塑市场规则,星巴克客单价长期锚定30元以上,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加速流失。即便下沉市场扩张、推出联名产品及优惠券,但效果有限,促销反而拉低品牌调性。
👉🏻更大矛盾在于战略定位撕裂。星巴克曾经说过“不参与价格战”,但面对市场份额流失,星巴克不得不多次发放优惠券、推出套餐,甚至将美团平台单杯价格压至19.9元,导致品牌高端形象受损。
👉🏻管理层频繁变动也加剧战略不确定性。近期,上任不久的董事长CEO布莱恩·尼科尔发布内部信表示,将裁减1100个目前有人任职岗位以及“数百个”空缺职位。这是自2018年以来,星巴克首次裁员。为了简化运营、更减少部分星冰乐、拿铁等混合饮料产品。
☕️“第三空间”不香了?
曾经星巴克中国引以为傲的“第三空间”概念的优势,正在被消解。
👉🏻一方面,外卖业务占比攀升,线下体验的社交属性弱化;
👉🏻另一方面,门店密度饱和导致单店客流分流。
👉🏻此外,消费者对本土文化认同感增强,国潮品牌(如喜茶、茶颜悦色)抢占年轻用户心智。相比之下,星巴克“西式小资”标签逐渐失去吸引力。
☕️无论最终是否出售,星巴克困境都提醒着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单纯的“文化符号”已不足以立足,唯有深度融入本土市场、灵活调整战略、优化产品与服务,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守住阵地。
0
阅读:0